词条 | 兴国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兴国寺分类:【传统文化】 在三明市沙县一中内。始建于唐中和二年(882年)。宋宜和元年(1119年)爱国将领李纲因力主抗金被贬至沙县,寄居于此寺,并在其居室题额“寓轩”,写有《寓轩记》。李纲在沙县曾任监税,其后任崇敬李纲人格,将其所题“寓轩”改为“具瞻堂”。清光绪年间这里又改为“虬溪试院”,并祀奉李纲。现兴国寺仅存主殿,寺内还有2方碑碣。后人为纪念抗金英雄李纲,将寺前虬溪改称太史溪,溪前有李纲路。 位于县北江垭镇九溪村,慈利县第二中学校区内。始建于唐初,明代重修。寺的主体建筑为梅花殿,相传是唐初名将尉迟恭所建,原来昭明枋上有块黑石板,以贝壳嵌一朵晶莹光洁的梅花,故名。殿宇正方形,三开间,纯木结构,未用一颗铁钉。楼高12米,檐柱12根,四周全是梅花木刻图案。楼顶八角出檐,托以斗?,故又名八卦楼。寺附近有多处名胜古迹。寺西九溪卫遗址,原名索江寨,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为九溪卫,先立栅守御,次年筑城。城高约6米,周长约4.6公里,有东西南北四城门。现仅存南门城门及原属城内的48个天井。卫所附近有铸剑炉,相传唐初尉迟恭曾在此铸剑。另有鼓楼,建于明代,名六阳楼,高七层,顶悬铜铃,迎风有声。江垭镇还有“?江渡”,据明万历《慈利县志》载,始建于唐贞观八年(634)。此地特产金香柚,为全国名柚之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