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其他小方言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其他小方言区

分类:【中国民俗】

除了上述七个方言区之外,福建各地还有三类小方言。一是大方言区间的过渡区,如顺昌、将乐、明溪三县是闽方言和客、赣方言之间的过渡区,大田(西部北部)、尤溪是闽方言各区间的过渡区。这些过渡区内部又包含着一群互有异同的小方言。二是方言半岛,如浦城县北部的吴方言(闽西北四县的赣方言也可看成赣方言区伸进福建的半岛)。三是方言岛,包括南平城镇的土官话、长乐洋屿的京都话、武平中山镇军家话。此外,还有闽方言、客方言在省内分布的许多方言岛。

这些小方言由于地域小、人口少,大多位于边界、农村或山区,周围的强势方言不断对它们施加着影响,普通话普及之后对它们的作用力更大。因此它们都不可能是单纯型的方言,而必定是驳杂型的;不可能是稳固型的方言,必定是变异型的。这些地区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或方言分布方面,本来就是无中心的,方言差异又大,因此又是离心型的。在现代普及普通话的社会大环境中,这些小方言的地域显然都在不断收缩,其社会功能也在萎缩之中。可以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地区将只有老年人还可能对这些方言留下依稀的记忆,而在其他人群之中,取代它们的必定是本地所通行的带着闽味的普通话。

在福建民间的小方言区内,可以长乐琴江村的官话方言岛―――旗下话(又称“京都话”)为代表。长乐县洋屿乡琴江村位于闽江口南岸,清康熙、雍正年间,清政府为了加强福建海疆的镇守,特地从山海关调集一批嫡系旗营移驻于此,雍正七年(1729年)又改编为水师。在此后的百余年间,这些定居此地的旗人及其后裔生活依然十分优越,他们不种地,不经商,一般人不学本地话,也不与本地人通婚。他们学习文化并保留了满族传统的生活习俗,因而也把祖上的京都话完好地相传下来。辛亥革命后,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巨大变化,往日的优越地位完全消失了。近百年来,他们走出城堡,开始学会本地话,并和本地人通婚,逐渐融合于当地社会之中。现在他们除了说着流利的、和福州话相差不大的闽东方言之外,也和本地人说着带着闽腔的普通话。一些老年人保留的京都话也并不纯正。琴江的旗下话已经没有翘舌音声母[t拶t拶h拶],日母不读[拮]而读[z],古影母和疑母都读为[耷]声母。韵母方面最大的变化是前鼻音韵尾-n混为后鼻音韵尾-耷,韵头也和北京音有异。声调也是阴阳上去四声,但古入声字绝大多数归入阳平调。除声调之外,这些变化大多是受闽东方言影响的结果。在词汇方面,琴江话还保留着不少地道的北方口语词,例如时间词的今儿个、明儿个、昨儿个、多咱,亲属称谓的老爷、姥姥以及罗锅(驼背)、耗子(老鼠)、老根(红薯)、包儿米(玉米)等。

福建方言现实区分表

(续表)

资料来源:李如龙:《福建方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4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