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其他神碉信仰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其他神碉信仰

分类:【中国民俗】

每逢七月初七这一天,善男信女都到公婆神庙祭拜,香火十分旺盛。(四)其他神碉信仰观音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佛山市还仅是一个小镇,但信奉观音的人非常多,民国时有观音庙16座,其余各庙也多有附设观音神像。一年有四个观音诞期: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其中以山紫镇南泉观音庙农历六月十九日的观音诞活动最为隆重。

广州三元宫(崔志明摄)

《佛山忠义乡志》载:“十九日绅士集南泉庙祀观音大士,妇女竞为观音会,或三五家、或十余家结队醵金钱,以素馨花为灯,以露头花为献,芬芳浓郁,溢户市途,游人缓步过,层层扑袭,归来犹在衣袖间也。”

神诞日,群众在街巷内设坛奉祀,有的集资请

姬(盲艺人)在神坛前一连十多晚唱《观音出世》曲本穴多为木鱼书)。诞期,除本地人外,还有南海、顺德各乡男女信徒也前来参神,以求消灾解难、添丁发财。

神诞日,信徒要守斋吃素。

广州南海神庙(刘坚摄)

那些小孩多病的人家,便选在观音诞期举行契观音的“上契礼”。是时,请神婆或尼姑念《莲花经》,取小孩的裤带,穿上两串长钱(即铜钱,俗称碎钱,每串用红丝线穿铜钱九枚,取其长久之意),并以斋菜、生果献于神前,燃香烛跪拜,禀明小孩姓名,出生年月,祈福保安。拜毕,取神前利市,即告礼成。

北帝诞祖庙原为佛山冶铁行业供奉祖师石公元帅的祖堂,建于宋代元丰年间。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祖堂成为各行业供奉本行祖师的公庙,改为“祖庙”。明永乐年间,祖庙改为专奉真武帝的神庙。佛山原为水泽之地,常遭水患,故佛山人敬奉北方水神真武北帝,以保平安。因而祖庙便成为佛山居民的公庙。农历三月初三是祖庙北帝神诞,每到诞期,不但要设醮贺诞,而且还要举行各种活动。清代,北帝诞期除在祖庙万福台演戏贺诞外,各坊还结彩演戏。当日,乡人赴祠肃拜后,以锣鼓柜数十部迎神出游,昼夜巡游四日,在村尾会真堂更衣后,列神仗迎接回祠(村尾会真堂乃北帝行宫,出游期间,晚上在会真堂停留片刻)。此举称之为“重三会”,是本地最隆重的神诞。

每年除三月初三北帝诞外,还要于正月初六、正月十五迎北帝出游。清乾隆《佛山忠义乡志》载:“正月初六日,灵应祠神出祠巡游,备神仗,盛鼓吹导神舆以出游,人簇观。”民间每于此日拥到街前,以手引舆扛以图吉利。十五日,渝祭灵应祠神,先一日,绅耆列神仗,饰彩童(飘色),画于金鱼塘陈祠,二鼓还灵应祠。至子时,驻防、官府要员、乡绅耆老集祠祭神。

关帝诞佛山祭祀关帝尤以工商界最为恭谨,武馆人士和民间也有供奉者。其意是崇拜关云长的英勇大义、正气乾坤,用关帝的正气压邪。后因关帝的脸是红的,民间以红为“红利”,当代商家和民间又将关帝奉为财神虔诚地膜拜。

佛山有关帝庙11座。每年农历五月十二日为关帝神诞日。此日要举行关帝出游,并有会景随行。会景节目多是“飘色”、“锣鼓柜”等。在10多座关帝庙的活动中,最隆重的要算东头、弼头、福德、仙涌、福庙五间。关帝出游时,五间庙联称为“五虎下西川”。先在弼头关帝庙内共住,弼头、福德铺的螺涌社、同义联等数家武馆舞狮列队欢迎,并在弼头一处叫冬瓜窿的地方表演舞狮入洞节目,叫“三狮入窿”。次日,各庙关帝神像回庙,“五虎下西川”的关帝出游至此结束。

波罗诞购波罗鸡广州东郊有座南海神庙,俗称“波罗庙”。庙里塑有波罗国(一说是波斯,一说是印度)使者达奚司空的圣像。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是传说中的波罗神诞,四乡善男信女都来朝拜,争相购买一种用纸和鸡毛粘制的工艺品―――波罗鸡。据说10万只波罗鸡中,有一只像真鸡一样,清晨会啼。谁的运气好,买到那只会啼的波罗鸡,就可发财致富,享用不尽。

波罗神(刘坚摄)

波罗诞购波罗鸡(刘坚摄)

相传有一年,有个从边远山区来参拜的妇女,被五光十色的波罗鸡迷住了。档主见她左挑右拣,下不了决心,便对她说“你们山区,山高路远,挑只大的吧,大的声音大,远处也能听见”。那妇人果然挑了一只大的。走到文园南边的田塍上,那只波罗鸡突然“喔……喔……喔”地啼起来,吓得她慌了手脚,丢下鸡就跑。第二天清晨,文园有个老农到田间灌水,听到“喔……喔……喔”的鸡啼声,循声找去,看见田塍上有只大公鸡;仔细一看,是只波罗鸡,他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把那只波罗鸡捉回家中。此后,每日五更天,波罗鸡准时啼鸣,老农闻声而起,下田劳作,年复一年,逐渐富裕起来。人们都说,是那只波罗鸡给他带来的财运。从此以后,每届波罗诞,大家都到庙会去购买波罗鸡。这一风俗,至今盛行不衰,文园至今还有一条“鸡啼塍”,相传就是当年老农拾获波罗鸡的地方。

波罗诞购波罗符(刘坚摄)

老南海神庙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原供奉南海水神洪圣广利大王。传说有一天,一支波罗国船队路经此地,贡使达奚司空上岸参拜,并种下了两棵波罗树以作纪念。明末清初风俗学家屈大均前往考察时,还看到两棵老树发了新枝,可以断定那船队到达必是明代以前的事。再说那达奚,因植树、观景,误了时辰,船队已经开走,他每日立于土墩上眺望,后来化为石人。村民把他供奉在神庙中,称之为“波罗神”,南海神庙也改称为“波罗庙”。每年诞会所售的波罗鸡,实际是一种吉祥物,“鸡”与“吉”音相近,寓意更佳,故此受到欢迎。

天后诞郁南县的天后庙,位于旧西宁县城(今建城)东门外,坐北向南,前临文昌江,后靠山堙。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桂垆纂修的旧《西宁县志》载,庙宇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清康熙八年(1669年)修,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它是现今的郁南县较早建筑的一座庙宇,现已400余年。

建城为旧县治所在地,庙宇较多,庙会也很热闹,尤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最有特色。

天后庙内供奉着泥塑的天后娘娘菩萨。主持庙内事务的两男两女,每年轮流当“首事”,主持诞期“烧炮”和贺诞事项。所需费用,均由庙内田产和善男信女捐助。每年三月二十三日,四乡男女来贺诞和看热闹者络绎不绝,当时民间多信鬼神,且又缺乏娱乐活动。因此,这一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每年诞期前后几天,庙内墙壁高处,便有一只大蝴蝶附在墙上。庙内主事人说是“天后娘娘回来接受贺诞”。但据知情者透露,这只大蝴蝶原来是“主事者”事前派人去枫树多的地方捉回来的,因枫木蚕所化的蝴蝶色彩缤纷,且体形特大。因建城离枫树多的地方较远,无人知见。主事者把捉回来的大彩蝶用细线绑附在墙的钉上,白天便说是“天后娘娘回宫”,使其充满神秘色彩,年年如此。不知内情的,还信以为真。

天后宫(曾昭璇摄)

诞期前,主事者预先请位于东门口的昌盛纸扎店主人,用五彩色纸扎成一座近两米高的似花塔一样的“炮”,再把火药放进七厘米长的小竹筒内,并压实,装上导火索。然后,再把这些小竹筒扎在小竹条上(好像今日的烟花火箭),一支支插在炮(塔)周围。另外,还用竹篾编织一个竹环放在炮肚内,称为“炮胆”。

贺诞之日,在离庙不远的空地上,用竹木搭一座炮架,把所扎的炮放在架上。中午时分,烧炮开始,此时是贺诞的高潮。最初烧爆竹,继而点燃火箭,霎时一支支火箭直上蓝天,十分壮观。此时,观看的人眉开眼笑,互评高低。火箭放完后,继续烧爆竹,最后把纸塔(炮)推倒,让人们抢那炮肚内的“炮胆”。抢到炮胆的人,庙里赏给一封利市。据说抢到炮胆的人这一年一定行好运。因此,年轻人常常蜂拥而上,争夺激烈,看的人也久久不愿离去。

天后像(曾昭璇摄)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