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其他行规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其他行规分类:【中国民俗】 其他行业从业人员也都有各自的行业规范,遵守着职业的操守,这在手工业里表现得尤为突出。手工艺人往往有强烈的“地盘”的观念。《瑞金县志》是这样记载有关“地盘”的行规的:手工艺人做工夫有相对稳定的地盘,旁人插足,必须先征得现有者的同意、许可,否则就犯了江湖规矩。如裁缝一开年在某村或某县承接了工夫,这一年内他便有优先权在这里做到底。遇到别人中途插足,他可以请来当地所有同行吃酒公断,酒钱则要插足者付。外地师傅来本地寻工夫做,首先要到本地行会交涉,或经与本地师傅“通江点”,得到允许后才可开张营业。 在民间手工艺人收徒弟这一点上,江西瑞金、安福、安远三地的讲究也略有不同。在瑞金,手工人员极重师承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凡来投师并未出师(又称“满师”)者,没有资格在外做手艺,否则会被行会中人收去工具,逐出地盘。过去学徒,须请人作保,具“拜师帖”,做“拜师酒”;出师时,要具“圆师帖”,做“出师酒”。行进、出师仪,都要请到与师傅一脉相承的同行家,并用红纸包“坐凳礼”给他们,表示礼到情到,从此他们便有关照徒弟的责任。学徒期一般3年,3年里,师傅管吃、管住、管教,每年做一单一寒两套衫裤给徒弟,不再付工资,也不管徒弟的医药费。每年五、八、腊三大节里,徒弟得给师傅“送节礼”。出师时,徒弟还得付给师傅一笔“师傅钱”,师傅则准备一套工具送给徒弟,并在出师酒席上,将自己饭碗里的饭分一半给徒弟,表示有工夫做可分些给徒弟。 《安福县志》中记载,拜师要先行“拜师礼”,要给师傅礼金及礼品,再办“拜师酒”。各行有各行的祖师,学徒要先拜祖师,然后再参拜师傅。师傅对徒弟提出各种应遵守的规矩,然后双方签押契约,拜师仪式才结束。有歌谣里这么唱道:“徒弟,徒弟,三年奴婢。喊你向东,不敢向西。得罪老板,屁股打烂。算盘一响,眼泪直淌。”3年学徒,必须任劳任怨,绝对服从师傅,听师傅使唤,逢年过节,家人还得向师傅送礼。学徒期满,要做“出师酒”,酬谢师傅。师傅则将平时徒弟使用过的工具送给徒弟,以尽师礼。刚出师的徒弟,技艺不高,主顾不熟,有时还得跟着师傅“参拜”两年,所得报酬一半归师傅。还有一些特殊行业技艺系祖传,只传媳不传女。 清代、民国期间,安远县的各手工业都有行会。招收的学徒多为男性,学徒期为“堂年”。拜师学徒,须写“师帖”,举行拜师仪式。宴席开始前,徒弟跪拜祖师灵位和本门师傅,向师傅呈送师礼,进师礼为36数,意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还要给赴宴师傅每人落谢红包一个。学徒期间,师傅只管徒弟的伙食,不发工资。学徒期满,则置办出师酒,答谢师傅传艺教诲之恩。师傅则赠送徒弟一套从业工具。徒弟在春节、端午和中秋都得备办节日礼物送给师傅。 不仅手工业学徒如此,商店学徒亦需3年方能出师,但这3年的衣被用品均得徒弟自备。3年过后,便为“帮工”,后可升为“店号”。老板要解雇店员,则备好酒席,恭请店员“坐上席”。酒过数巡,老板或面露苦相,或虚与推诿,说些“敝店狭小,有碍你的前程,只得请你另谋高就”之类的话,予以辞退。 民间职业组织形形色色,大小不一,力量也有所不同,但都是社会中的特殊组合。由于来自同一行,处于同一个集体中,职业民间组织的凝聚力非常强,他们有自己的规矩,敬奉自己的行业神,还举行自己的庆祝活动。他们的影响是社会性的,从他们的信仰和活动中反映出来的行业习俗,也是一笔宝贵的社会风俗研究资料,对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极有帮助的。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