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具体的乌托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具体的乌托邦分类:【文化精萃】 德国哲学家布洛赫“希望哲学”的最终理想目标,指一种未来的、以永恒的希望预期的安适自在的完善世界。他认为,正统的社会主义“从乌托邦到科学”走得太快,造成“革命想像的营养不良”,因此有必要“从科学走向乌托邦”,需要更多的想像和主观创造性。他指出,乌托邦不是空想,而是一种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人是乌托邦的主体,乌托邦的实现要靠人的努力。哲学的目的不是描绘现状,而是召唤未来,促使一个现在还处在潜在状态的、没有人的首创精神就不能诞生的世界出现。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构造了各种各样的乌托邦,整个文明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乌托邦的历史。然而,以前的乌托邦并不希望改变世界,只想从这个世界中得到更多的东西。而在革命的乌托邦里,人们不仅要求有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世界,而且不允许一个人的快乐以另一个人的不幸和奴役为代价,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没有任何邪恶、任何不幸和任何痛苦的天堂国家。在马克思以前的哲学都离开了未来,把目光固定在过去,满足于回忆过去,解释现在,而不是构想将来。马克思主义与以前时代的种种梦想不同,它既是一种关于未来天国梦想的理论,又是一种可以把梦想变为现实的实践,在此意义上,它是一种积极的具体的乌托邦。其特征在于它不包含有关于未来社会的任何精确预言,而是用积极地、有意识地参加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历史过程来同旧的幻想相对立。在那里, “梦想”与“物质的趋向”达到了一致,希望的主观内容与自然、社会的客观可能性得到了融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