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乡县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内乡县衙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内乡县城,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县衙建筑群。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扩建维修。明崇祯末年,被火焚大半。清康熙年间,陆续修建,咸丰七年(1857年)又被火烧,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知县张炳焘主持,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维修。基本上保留着元、明、清以来的结构布局。进入县衙大门,有百米长的青石甬道,拾级而上是正堂,这里是知县审理大案、要案的地方,又是迎接圣旨、举行重大典礼活动的场所。大堂正中,悬挂着金光闪闪的“正堂”匾额,四根粗大的黑漆柱子上,书写着文天祥在扬州任县令时的著名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正堂的设置,给人以肃穆森严,望而生畏的感觉。穿过大堂,迎面是重光门,透花雕刻,廊檐下吊挂着一对宫灯。门额上挂着“天理国法人情”金字大匾。出重光门,拾级而下,豁然开朗,东西是配房,正面是二堂(又名琴治堂),两侧有议事厅。通过二堂后的一道黑漆大门,进入迎宾庭院,院内长着一棵元代所植枝叶茂盛的双季桂花树,与南天竹相对,显得格外幽雅清静。迎宾庭后面便是三堂,这是知县接待钦差大臣、商议政事的地方。三堂两侧是知县眷属居住的花厅院,后面是青竹遮日、百花盛开的花园。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现为内乡县清代县衙博物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东大街北侧。始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明、清重修。现存房屋117间,为我国现存唯一比较完整的古县衙。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大门、大堂、衙皂房、屏门、二堂及东西厢房、公署院等,两边副线上还有东西花厅院、东西库房院等。建筑宏伟,布局严谨,雕梁画栋,隔棚秀丽,展现出典型的古代衙署建筑特色。1984年辟为清代县衙博物馆。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