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内侍省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内侍省

分类:【传统文化】

官署名。北齐置中侍中省,有中侍中、中常侍等,由宦官充任。隋代避文帝杨坚父杨忠讳,改为内侍省,掌宫廷内部事务,有内侍、内常侍等,亦参用士人。唐代或称内侍省、或称内侍监、司宫台,亦有内侍、内常侍等,专用宦官。宋代增设入内内侍省,供侍禁中,与皇帝尤为亲近;内侍省则供侍殿中,担任杂役。明代分设内官12监、4司、8局,共24衙门,不设内侍省之内统辖机构。宫内职务,全归宦官,其权力甚至在外廷正规机构之上。清代有内务府管理宦官,由宦官专掌的官署遂废。

官署名。北齐初置中侍中省。隋朝改置内侍省,掌理内廷事务。有内侍、内常侍各2人,内给事4人,内谒者监6人,内寺伯2人,内谒者12人,寺人6人,伺非8人,并用宦官; 领内尚食、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等局; 文帝开皇十六年 (596)加置内主事员20人,以承门阁; 炀帝大业三年 (607) 改为长秋监。唐武德四年 (621)复为内侍省,长官为内侍,次官为内常侍,掌在内侍奉、出入宫掖宣传之事,总掖廷、宫闱、奚官、内仆、内府五局。龙朔 (661―663) 间改内侍监,光宅 (684) 初又改称司宫台。神龙元年(705)复为内侍省 。北宋太宗淳化五年 (994) 改内中高品班院为黄门班院,再改为此,与入内内侍省号为前后省,同为宦官机关,掌殿中拱侍,备洒扫之职。其官有左班都知和右班都知和副都知、押班、内东头供奉官、内西头供奉官、内侍殿头、内侍高品、内侍高班、内侍黄门; 又置内客省使、延福宫使、宣政使、宣庆使、昭宣使; 徽宗政和二年 (1112) 以诸大夫易其名; 其属有: 合同凭由司监官、管勾往来国信所管勾官、后苑勾当官、造作所、军头引见司勾当官、翰林院勾当官,以侍内都知、押班及阁门宣赞舍人充任。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 (1160) 并归入内侍省。金朝改为内侍局,隶宣徽院。明朝改设二十四衙门,取消了相当于内侍省的统辖机构。

简称内省,别名前省、前殿、南班、宦寺。官署名。宋宦官机构有二,一为入内内侍省,一为内侍省。内侍省之置,源于北齐中侍中省。隋朝避“中”字讳,改为内侍省。宋初称内班院,系五代旧称。淳化五年(994),改为黄门院,又改为内侍省。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废罢,并入入内内侍省。其职掌与入内内侍省有分工,内侍省内侍轮番值宿、拱侍殿中,承担洒扫及诸种杂役;皇帝出巡,则随从供役;并可衔命出使,任内外差遣,与入内内侍省内侍同为监督百僚、加强皇权的爪牙。其编制,有内侍班、祗候班、寄班、洒扫班。长贰官为左右班都知、副都知、押班。北宋元丰时,内侍班、祗候班定员180人,寄班定员15人。内侍省序位次于入内内侍省,如内侍省官转外官,比入内内侍省官要减一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