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内制分类:【传统文化】 唐宋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内制。唐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没有内外制之分。至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置翰林学士院。学士院设置之后,与中书舍人院有了明确的分工。学士所起草的是任免将相大臣、宣布大赦、号令征伐等有关军国大事的诏制,称为“内制”,用白麻纸书写,故又称“白麻”;中书舍人所起草的则是一般臣僚的任免以及例行的文告,称为“外制”,用黄麻纸书写,故又称“黄麻”。宋时,“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掌王言大制诰诏令赦文之类;中书舍人谓之外制,亦掌王言,凡诰词之类”(见赵升《朝野类要》卷二《两制》)。宋初编《文苑英华》,分中书、翰林为二门,内制有赦书、德音、册文、制书、制诰等;外制为百官封拜的诏令。 唐、宋时由中书舍人、知制诰所掌皇帝诰命称外制,由翰林学士所掌诰命称内制。唐初,中书省由中书舍人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玄宗开元(713―741) 末置翰林学士,掌内制; 中书舍人掌外制。此时内、外制尚无严格区分。宋代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衔,起草制、诰、诏、令、赦书、德音等,为内制; 其他官员加知制诰,起草诏命,为外制。内制、外制亦分别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别称。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