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内联升鞋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内联升鞋店分类:【传统文化】 享誉中外的内联升千层底布鞋是我国独特的著名鞋品。该店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由河北武清县人赵廷创办,初以制作“朝靴”为业,专供清王朝文武百官上朝时穿用,后来为适应社会各阶层人士的需求,增制缎面小圆口千层底布鞋。 百多年来,朝代几经更迭,习风无穷变幻,人们的穿着打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内联升的千层底布鞋仍历久不衰,吸引着广大中外顾客。我国老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等多喜穿内联升布鞋,郭沫若同志还欣然为店题名赋诗:“恁谁踏破天险?助尔攀登高峰。志向唯求克己,事成不以为功。”许多港澳同胞、侨胞、外国友人,也喜穿内联升布鞋,有的到店选购,有的托人捎带,有的邮购,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美国首任驻华联络处主任布鲁斯都亲至店为自己和夫人订做千层底布鞋。 内联升布鞋深受人们喜爱,一则做工考究,精巧美观;二则坚固耐穿,轻便舒适。鞋料上乘,做工精细,仅鞋底加工就有七道工序,用布三四十层,如此精工细作使千层底布鞋穿起来不起层、不起毛、不走样,柔软舒适,且冬能御寒,夏能散热,吸汗防滑,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 内联升创业人赵廷在经营管理上颇具匠心。首创《履中备载》。《履中备载》是将来店做靴的文武百官身份及用鞋尺码、喜好等,暗中偷记下来,形成用鞋覆历,所有朝官只要来店一次,以后就可随时派差来店购到称心靴鞋,内联升也可依凭《备载》及时将所需靴鞋送货上门。这种做法使许多朝廷官员成了内联升的长期主顾,内联升也因此获益颇丰;次者自产自销,分散加工。前店经营销售,后场加工制作,产销紧密结合,而一些费时多、耗工大的初道工序,则分散给家庭妇女去做,既省雇工,又省时省费;再者经理自员工中选拔。自创办人赵廷病逝后,解放前各任经理均来自本店员工,他们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但不论是经理还是学徒都没有“铁饭碗”,既能以劳动所得维持温饱,或分得红利,同时又有被解雇的危险,这样做使生产经营权掌握在内行人手里,也使员工有动力和压力。 内联升鞋店虽以千层底布鞋蜚声中外,但并不因循守旧,在发展中重视开发新产品。解放后内联升为适应社会需要,开发炼钢工人穿的石棉鞋、化工工人穿的纳帮洒鞋、电业工人穿的白帆布鞋等,还专为体育人员、脚疾人员做了特制鞋和畸形鞋,成为我国最大的传统老、品种多、色样繁、型号全的“全鞋店”。 内联升鞋店的创始人名叫赵廷,河北武清人。他自幼在一家制鞋作坊当学徒,因心灵手巧,加上悉心钻研,出师不久便掌握了制鞋的全面技术。因为不肯寄人篱下,遂筹措资金,于清代咸丰三年(1853年)冬天,在东江米巷(今北京东交民巷)开办了内联升。“内联升”是一个既包含经营方向,又很吉利的字号。“内”指大内,表明它是供奉大内用鞋的鞋庄,“联升”取“连升三级”意。 赵廷常说:“要想赚大钱,得在坐轿人身上打主意,跟抬轿的再打算盘,也抠不出一个元宝来。”这句话就是他的经营方针,所以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内联升主要为当时的皇亲贵戚、京官外官制作靴鞋。辛亥革命后,内联升改做礼服呢面和缎子面的千层底鞋,服务对象仍然是前清遗老或新权贵、政客,以及富贾豪商等。久而久之,内联升赫赫有名。 朝靴是内联升在清代时的主打产品。为打开销路,内联升一方面力求工精物美,另一方面挖空心思,专门收集王公贵族和知名京官外官的靴鞋尺寸、样式及其特殊喜好,比如袁世凯的靴鞋尺寸就有详细记载,汇编成册之后名曰“履中备载”。“履中备载”不仅使这些贵客免去了往返购鞋的麻烦,同时又为当时官场中众多的钻营者们提供了晋见上司的敲门砖,博得青睐与赏识,为飞黄腾达铺平道路。内联升也因此扬名京都和各省,大发其财。 内联升的靴鞋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先说鞋面,缎靴缎鞋用的缎子要选用南京特产的上等贡缎,缎面厚,黑亮不起毛。礼服呢鞋面采用从美国、法国、日本进口的礼服呢,用日本进口的亚细亚牌漂白布为鞋里。再说鞋底,内联升的千层底非常有名,坚决不用麻质、丝质、旧布作打袼褙的原料,而主要用上好白布。打袼褙时,贴布要求压平绷紧,保证骨力平正,厚薄一致。纳底时,用产自温州的上等麻绳,针脚齐,拉力大。要求麻绳粗,锥铤细,勒得紧,针码匀,每平方寸要纳81针以上,纳好的底子还要放到80℃~100℃的烫水中浸泡,然后用棉被包严热闷,闷软后再捶平、整形、晒干。这样加工出来的千层底就变成一个整体,坚固耐磨不走样,柔软舒适,并具有吸汗功能。内联升的鞋之所以舒适美观,还因为鞋楦适合脚型,再加上精巧的缝绱技术,粘鞋帮平正挺括,缉鞋口宽窄一致,纳鞋绷楦四边平正,毫不走形变样,所以深受顾客欢迎。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东江米巷一片火海,内联升也未能幸免。赵廷没有就此罢手,而是振作精神,在奶子府(今乃兹府)重新开业。但民国元年,袁世凯北京兵变,内联升又被抢掠一空,赵廷含恨去世。赵廷之子赵云书继承父业,将内联升迁到前门外廊房头条惨淡经营。1943年,赵云书去世,赵佩衫成为内联升第三代继承人。1956年公私合营给这个百年老店带来新生,服务方向面向广大市民。在生产千层底布鞋的同时,改变了过去不做女鞋、皮鞋的旧规,还根据需要生产了许多新品种,如为炼钢工人专门制作的石棉鞋,为化工厂工人特制的“纳帮洒鞋”,为电子工业工人生产的白帆布鞋,同时还为特殊顾客专门定做特型鞋和畸形鞋,恢复了劳动群众喜欢穿的直脚鞋、“老头乐”等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生前都爱穿内联升的布鞋。1962年秋,郭沫若同志亲笔为内联升书写了牌匾,并挥笔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有这样四句:“凭谁踏破天险,助尔攀登高峰。志向务求克己,事成不以为功。”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