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农战理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农战理论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关于通过农业生产和军事力量使国家富强的一种经济思想。这里的“农”即指农业生产,“战”即指军事力量。中国古代重视农业生产并首先将二者结合起来考察的是商鞅。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农战》)。因此,国家富强取决于农业生产和军事力量,对内应使农民安心农业生产,对外应使人民奋力于战争。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总目标,就必须改革田制,破除贵族领主的阡陌封疆,大力开垦荒地,还要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商鞅认为,重农以发展国家的经济实力,重战以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二者关系密切,是谓“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商君书?立本》)。战国时期,秦国采取商鞅的农战政策,为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富强的基础。其后,韩非等人也力主实行农战。到西汉时期,晁错又提出在边疆实行军屯,也是农战理论的延伸。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