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农村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农村型分类:【中国民俗】 指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村落。辽宁境内土质肥沃,日照充足,降雨丰沛,适宜农作物生长。明清两代,除原来的土著村落,移居而来的游牧民族和中原移民,亦到此垦荒种地,从而使以农耕为主的农村型村落成为辽宁村落的主流。尤其清代中期以后,政局稳定,朝廷为保证皇室之需和为留守宗亲造福,因而更加注重祖宗之地的发展。除将盛京(今沈阳)属地的八旗官兵留守垦荒,另拨大批兵丁到辽宁屯耕,并对原有村落的农田严管。再选肥田沃土,划为内务府官庄,也称皇庄或八旗王公庄田(又谓王庄)。皇庄、王庄皆为村落。 皇庄是皇帝的私产。按所生产产品类别又分为粮庄、碱庄、棉农庄、果园庄、山场、马场、围场等。其中粮庄尤多,即农村型村落。这些皇庄当时遍布辽宁各地。皇庄田地,由内务府管理 ① 。 王庄是八旗贝勒的农庄,即皇帝分封给其子侄们的土地。康熙年间,王府庄田遍及辽宁,如醇王府、毓公府、朗贝勒府、瑞王府、涛贝勒府、和亲王府、德公府、孚敬王府、范公府、荧诚公府、郑王府、英诚公府等。其庄田在绥中、兴城、锦西、锦县、黑山、新民、沈阳、辽阳、抚顺、盖县、复县,兴京(今新宾)、海城、盘山、辽中等地皆有。王府的王公贵族并不亲管王庄,皆由庄头代管其生产、分配。庄头原从壮丁中选拔,后成世职,父死子继。到清朝末期,王庄崩溃,庄头大多成了地主 ② 。 壮丁或佃户耕种王庄的庄田,并向王府交粮纳物,当差服役。壮丁多由因罪入宫为奴者充当。努尔哈赤时代,搞“分丁编庄”制,降汉人为奴,分给八旗子弟和官宦。顺治帝曾下令:有罪之家,所藉入之奴仆,均拨给各庄充以壮丁。壮丁生活极苦,近乎农奴 ③ 。当时,仅锦州地区就有各等粮庄三百六十七个。粮庄即以农耕为主的农庄。其时,类似的农村型村庄在辽宁多如星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