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农耕的开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农耕的开发

分类:【中国民俗】

清代初年,满族从黑龙江区域走出,入主中原,这里的其他兄弟民族,也从“龙”入关,正因为如此,致使大片土地荒芜了。满族把东北三省视为祖先的发祥之地,史称“龙兴之地”。为了保护这片圣土,清代初年就实行了封禁政策,不允许关内的汉族来此开发耕种。《大清会典事例》卷158载:乾隆五年(1740年)严令“奉天沿海地方官,为拨兵役稽查,不许内地人民私自出关。山海关、喜峰口及九边门,亦令一体严禁。”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又颁布了宁古塔等地禁止流民条例。该条例规定:“凡宁古塔地方门档家奴及官庄年满,除入民籍人等,系世守居住,不能迁移者,令照旧种地纳粮。其本年查出宁古塔种地流民,安插吉林、乌拉、伯都讷种地,将丈出余地,拨给耕种,入籍纳粮。吉林、乌拉、伯都讷种地流民,编入里甲,入册交粮。嗣后,倘有流民潜入境内者,将看守边门官员,严参议处。”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政府还下达了全部封禁吉林的上谕。吉林、黑龙江两地成为清政府的重点封禁区。由于清政府对黑龙江区域实行封禁政策,所以清代初期,农耕开发是比较缓慢的。

虽然如此,清朝时黑龙江地区农耕开发还是渐渐地发展起来了。到乾隆年间,为了解决京师一部分旗人的生计,决定移旗就垦于黑龙江,这一期间,黑龙江农耕的开发出现兵屯开垦、旗屯开垦、族地开垦、流民开垦等多种形式。

清王朝对黑龙江省农耕的开垦,从总体来说实行的还是封禁政策,从康熙八年(1669年)至咸丰七年(1857年)共经历了188年的漫长岁月。直至咸丰八年(1858年),由于沙俄势力入侵,清王朝终于放弃了封禁政策,在齐齐哈尔设立垦务总局,总管全省垦务。同时制定了沿边拓民垦务章程,订出种种优待办法,用以吸引关内移民开垦,从而使黑龙江区域的农耕开发有了发展。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政府于蜂蜜山设蜜山拓垦局,以蜜山为中心,西抵林口一带,南至兴凯湖,北达挠力河,东至乌苏里江,在这一广大区域内,开始放荒招垦。

义和团运动以后,清王朝在外国势力的入侵威逼下,更深切地感到黑龙江省大有移民垦荒的必要,从此才开始拓垦移民。公元1908年,黑龙江巡抚程德全,以2.25万两白银,购进火犁两台,在讷谟尔河南段开荒,这是官办的机械垦殖的开始。民国以后,黑龙江省的农耕开发更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