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桂芬的经济思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冯桂芬的经济思想分类:【传统文化】 冯桂芬(1809―1874)的经济思想集中反映在所著《校?庐抗议》中。 师夷自强的观点。在冯桂芬的整个经济思想中,最值得称述之处是他接过了魏源向西方学习的号召而且有所发展。第一,他第一次把向西方学习与国家政务的改革联系起来,亦即将魏源的“师夷”的目的是为了“制夷”做了扩展。第二,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方面也有所扩大,不仅要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之长技,而且强调要学习西方的算学、重学、视学、光学、化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他还建议翻译西方科技著作。第三,他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变法指导原则。这一原则实为后来洋务派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张本,它在我国近代思想史上确有深远的影响。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以图自强,这当然是应予以肯定的。不过在对待西方资本主义侵略问题上,冯桂芬一方面表示愤慨说“凡有心知血气莫不怒发上指者”,另一方面他面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为了挽救清王朝岌岌可危的反动统治,又提出“借夷助剿”。 发展农、矿、工业生产以“裕国”的观点。冯桂芬把农业放在“裕国”之法的首位,主张在北方地区兴修水利,广种水稻,以提高粮食的亩产和解决南粮北运问题,同时他还主张用新式农业机器来耕地垦荒,上述两点对社会农业生产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冯桂芬还主张发展茶、桑生产,并把它称为“富国之大源”(《校?庐抗议?筹国用议》)。他主张扩大丝茶出口,以求抵补鸦片、洋货的进口,争取白银回流。冯桂芬还主张允许私人开矿,而且不限于开采解决币材的银、铜矿,还要仿效西方,开采以煤、铁为主的各种矿藏,以免遭外国侵略者抢占。为发展工业,他强调要推行职业教育,对学有所成者“赏给举人”、“赏给进士”,以资鼓励。冯桂芬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还较为原始,基本上没有超出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制成品范围,而且多系从其作为商品流通的角度出发,很少涉及工业本身的问题。 财政观点:冯桂芬对财政问题的论述特别多,不过有创新的意见甚少。在财政上他主张“均赋”和“减赋”,以及“折南漕”。所谓“均赋”,就是要重新清丈土地,将应纳之粮均摊于田亩中,按亩均收,以后永不加赋。冯桂芬曾代李鸿章草拟奏疏,申请减赋。所谓“折南漕”,即漕粮折征银两,苏淞地区应解的漕粮可按每亩折银若干上缴京师,而京师所需粮食可在京津等地招商自运,向市场供应。官府用粮则以南方上缴的漕银向市场购买。这些主张对促进国内商品生产和流通是有一定作用的。 冯桂芬的经济思想比较复杂,它既有镇压农民起义和巩固封建制度(如他主张“复宗法”)的一面,又有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和采用新式机器工业的一面;既有对资本主义侵略愤恨的一面,又有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和妥协投降的一面。他的经济思想虽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属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范畴。他虽然主张制洋器,却并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想法。可见他的经济思想比较接近于洋务派。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