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冰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冰嬉

分类:【传统文化】

亦作“冰戏”。古代冰上运动。原流行北方。宋代已盛行。《宋史?礼志》:“幸后苑作冰嬉。”满族早有冰嬉习俗,并有擅长溜冰的军队。入主中原后,每年于太液池(今北海)“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以简武事而修国俗”(《日下尊闻录》卷1《太液池》)。故宫博物馆藏有乾隆时期《冰嬉图》,绘有花样滑冰、冰上舞幡、射天球等冰嬉形象。时民间亦有冰上舞狮等。

又称“冰戏”。中国古代的冰上运动,是指溜冰和在冰上作各种杂戏。宋代即盛行,清代有了很大发展。在今松花江南北及黑龙江一带,它既是一种生活技能,又是一种军事技能。约公元1616―1626年,努尔哈赤率部远征巴尔特虎部落时,《清语择钞》中记载:“时有弗古烈者,所部兵皆着乌拉滑子,善冰行……一夜行七百里。”清廷规定关外水师,冬季结冰后练习溜冰;又规定每年于太液池(今北海)举行规模盛大的冰上活动,校阅八旗兵。《日下旧闻考》记载:“太液池冬月表演冰嬉,习劳行赏,以阅武事,而修国俗。”《皇朝文献通考?乐考》有对溜兵检阅的准备工作的具体记载,“每岁十月,咨取八旗及前锋统领、护军统领等处,每旗规定各挑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部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等项。至冬至后架幸瀛台等处,陈设冰嬉、较射(既可用手掷球,又可用足踢球)、天球等伎。”又载:“射球兵丁一百六十名、幼童四十名,俱服马褂、背小旗,按八旗名式以次走冰,较射。”中国故宫博物院藏有作于乾隆时代的《冰嬉图》,场面非常壮观。清代民间冰嬉活动亦很盛行。每到冬季“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下,群聚滑擦。”清代宝竹坡在《偶斋诗草》中描写京都民间滑冰的诗句中,把滑冰者动作神态描绘为“左足未往右足进,指前踵后相送迎。”铁若剑脊冰若镜,以履踏剑摩镜行”等都写得非常逼真、生动。

古代冰上游乐、体育活动。宋代即已流行,至清代大盛。《清朝文献通考》载:“挑选善走冰者二百名,内务部预备冰鞋、行头、弓箭、球架等项。……射球兵丁一百六十名,幼童四十名,俱服马褂,背小旗,按八旗名式依次走冰,较射。”冰嬉活动花样很多,有花样滑冰、射天球、冰上舞幡、冰上杂戏、冰上弹弓、飞叉等。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即冰上竞技与表演。盛行于入关前,入关后仍被清统治者作为满洲“国俗”提倡和发展,亦以此做为军事训练的一个项目。即于河湖冰面举行。参加者着冰鞋,或比赛速度的“跑冰”;或在滑行中做“卧鱼”、“蜻蜓点水”、“猿猴献桃”、“金鸡独立”、“凤凰展翅”、“探海”等花样滑法;或两人并滑“双飞舞”;或在滑行中表演射箭、飞叉、舞刀、“叠罗汉”,名目繁多,清代每年农历十月于北京北海湖面检阅八旗兵丁滑冰技艺,每旗若干人,按旗分佩小旗分两列按指定路线滑行,场面宏大壮观。

满族人在东北时就喜爱冰嬉,乾隆有《冰嬉赋序》,称之为满洲“国俗”。满人入关后,每年农历十月要在北海冰面上检阅八旗士兵的滑冰技术,参加人数达1600名,这种盛大的滑冰会在当时举世无双。冰嬉竞赛有“抢等”、“抢球”、“转龙射球”等项目,还有花样滑冰,有“探海”、“大蝎子”、“金鸡独立”等名目,还有“双飞舞”。所用冰刀有双刀和单刀两种。还有冰上足球竞赛,称“蹋冰球”,球以熊皮和猪皮制作。《帝京岁时记胜?十一月》记载:“金海冰上作蹴鞠之戏,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位而立,以革为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坠,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或此队之人将得,则彼队之人蹴之令远。欢腾驰逐,以便捷勇敢为能。”而在民间,冰嬉也为北京人所喜爱,并一直流传到现代。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