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凤翔木版年画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凤翔木版年画分类:【传统文化】 兴起在公元16世纪以前,数百年来,以农村家庭经营的大小“画局”相继不歇,作品远销陕、甘、宁、青、川广大地区。凤翔木版年画纯依古法印制,完全保持纯朴直率的民间风味,采用的都是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典版样,如“天官赐福、吉祥如意”、“状元进宝”、“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秦琼、敬德”等,其意或在祛邪,或为祈福,或为颂扬愉快丰裕的生活。按照传统,木版年画多在节日前夕张贴于门上,以求吉利、昌盛和幸福。 民间传统工艺品。产于陕西凤翔。凤翔木版年画始于明初,盛于清代,现在又有创新。主要分布在南、北小里村和陈村等地,以南小里居首。传统年画多取材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比较著名的有象征驱邪逐恶的门画 “秦琼”、“敬德” ; 寄托美好愿望的“状元进宝”、“吉祥如意” ; 描述过去农家生活的 “男十忙”、“女十忙” 等。艺人们新创版画70多种,画面融入了现代生活内容。凤翔木版年画采用工笔重彩的染色方法,刷天染地,上象粉,开红光,套银描金,线条简练有力,色彩对比鲜明,具有独特风格。 据史料考证,从明正德二年(1507年)肖里村邰氏8户从事年画生产,迄今已有400年历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民间年画产地。木版年画从画稿、雕版、印制到绘彩,一般都是农民手工操作。清代以前,凤翔年画题材主要是门神,全是画笔染色。到清中叶,才从印墨线手工染色逐步改为全部套版印刷,如大门神秦琼、敬德、方弼、方相等,但胡须眉毛还是笔描。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风翔木版年画已能生产大小门神、灶神、历史人物数百种,年产400~600万张,销往全国10多个省市,西北地区及川、豫等省一些农村,贴凤翔年画和灶神已成定俗。特别是套印出银色(也叫印银)、描金以后,各省人民如获至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画局画社逐日兴盛,多数组股扩大规模,采用各种机制、精制白纸印刷传统门神和英雄人物、风俗年画,年年超过1000万张,销往西欧、南洋、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凤翔木版年画,以其风格独特、大方、简练、艳丽、实空对比强烈、有浓厚深邃的意境和健康的民族民间传统美感,而为民间所尊崇,并日渐流行。 门神(敬德) (秦岭 摄) 门神(秦琼) (秦岭 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