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曜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刘曜分类:【文化精萃】 十六国时前赵建立者。318―329年在位。字永明,新兴(治今山西忻县)匈奴人。刘渊族子。少为渊收养,弱冠游于京师,雄武善射,尤好兵书。曾犯死罪亡匿朝鲜,遇赦归。刘渊建汉国,他历任显职。刘聪时,率兵改陷洛阳、长安,虏晋怀、愍二帝,留镇关中,位至相国,汉昌元年(318),匈奴贵族靳准杀聪子粲夺位,他乘机自立为帝,与石勒联兵讨灭靳氏,移都长安,并放弃刘渊承继汉统的口号,改国号为赵,建元光初,史称前赵。在位期间,继续实行胡汉分治,立单于台于渭城(今陕西咸阳东北),置左右贤王等官统带胡人;于京师则恢复儒学以笼络汉民。他穷兵牍武,无岁不征战,强盛时有兵28万5千,“临河列营,百余里中,钟鼓之声沸河动地”,关陇氐,羌莫不臣服。又恣意兴造,不惜民力,为其父、妻修陵,用工达六百万,掘人坟墓以千百数,“百姓嗥哭,盈于道路”。后与石勒相攻,在洛阳争夺战中,因酗酒轻敌,兵溃落马,被俘杀,前赵遂亡,事见《魏书?匈奴刘聪传》,《晋书?刘曜载记》。 十六国时期前赵皇帝。字永明,新兴 (今山西忻县) 匈奴族人,刘渊族子幼时丧父,为刘渊收养。善射箭,喜好兵书。少年时曾在洛阳坐事当诛,后逃至朝鲜,遇大赦才归。刘渊在位时,官拜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镇长安。刘粲在位时,靳准作乱,滥杀宗室,刘曜从长安进军平阳 (山西临汾西南),行至赤壁 (今山西河津西北),遇呼延晏、朱纪、范隆等。在他们推戴下,公元318年刘曜灭靳氏后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318―328年在位,共十年。前赵建国后,十余万落的氐、羌继续反叛,黄石(甘肃平凉) 屠各又联合晋南阳王司马保及氐、羌各族,在陕、甘交界一带反赵。刘曜杀氐族首领徐库彭等,引起氐、羌、巴、羯三十多万人的反抗。“关中大乱,城门昼闭”,前赵的统治受到很大威胁。刘曜赦剿兼施,用了很大力气,才把这些反抗镇压下去。接着,他又降服了南安 (甘肃陇西) 的杨韬,仇池 (甘肃成县) 的杨难敌和陇右的陈安。刘曜在这些战争中,不断把大量人口迁到关中,汉、氐、羌等族多达三十万人。前赵沿用 “胡、汉分治” 的办法,特别注意拉拢各族上层分子。他还引用汉族地主做官,采用封建租赋制度; 并在长安设立学校,教学生学习汉族的封建文化。通过这些措施,前赵的统治才开始有些稳定。328年与石勒的后赵交战失败,被石勒俘获后杀之。次年后赵灭前赵。无谥。葬处不明。史称秦王。 十六国之一前赵的创建者。匈奴族。字永明。刘渊侄。原在刘渊所建汉国历任要职,官至相国。分兵镇守长安。汉昌元年(318),乘国主刘粲被外戚靳准弑杀,起兵讨准,夺权称帝, 建元光初。次年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 史称前赵。东与石勒所建后赵对峙,西与氐、羌为邻,势力限于关中一带。对汉族和匈奴、羌、氐、巴、羯等族实行高压统治,与后赵石勒连年争战。光初十一年(329)底与石勒交战被俘杀。在位凡十年。 十六国时期前赵皇帝。字永明。匈奴人。新兴(今山西忻县)人。刘渊族子。318年自立为皇帝,次年改国号汉为赵,定都长安,史称前赵。在位十一年。刘曜勇武过人,早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喜谈兵书,曾被刘聪誉为刘秀、曹操一流人物。刘聪在位时,任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镇长安。318年,匈奴贵族靳准杀刚继位的刘粲, 自立为汉天王。刘曜闻变, 自长安赴之,遣兵至平阳族灭靳氏, 自立为皇帝。即位后,任用汉人士族,设立太学、小学。刘曜继承刘渊以来统治胡汉的双重体制,设单于台于渭城(今陕西咸阳),任命其子刘胤为大单于,置左右贤王以下官位以胡、羯、氐、羌、鲜卑各族酋豪充任。刘曜沉湎酒色,末年尤甚。在他统治期间,各族人民多次起义反抗,参加者一次多达氐、羌十余万落或羌、氐、巴、羯三十余万人。他在镇压起义以后,或扣留质任,或大量移民于长安,多时一次达二十余万口。前赵国境西有前凉张氏,南有仇池杨氏和成汉李氏,北、东两面是后赵石氏。张氏兵力不强,保境自守,称藩于刘曜,李氏远据巴蜀,刘曜力所不及,也不能对关中构成威胁。仇池地方虽小,而易守难攻。虽被刘曜一度占领,终为杨氏收复。刘曜扩张势力,主要东向与石氏激烈争斗,互有胜负。328年,刘曜攻打洛阳,在大败石虎之后,骄傲轻敌,饮酒沉醉,不能指挥战斗,为石勒所俘虏,不久被杀。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