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诗文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刘禹锡和柳宗元的诗文

分类:【地域文化】

刘禹锡(772―842)和柳宗元(773―819),都是中唐时期著名文学家。他们积极参加了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又都在革新失败后长期谪居楚地。他们继承了老、庄的天道观和屈原的忧国忧民精神,分别作有《天论》和《天说》、《天对》(回答屈原《天问》的形式),所作诗文则多有屈骚那种悲愤哀怨之情。

刘禹锡被贬为朗州(治所在今湖南常德)司马达10年之久,见楚人于每年端午纪念屈原,乃倍增与这位前贤的异代同感之情,曾作《竞渡曲》以记述当地举行龙舟竞渡的盛况。他的诗文揭露时弊、抨击权贵、抒写身世遭际,与屈原精神息息相通。他还仿效屈原学习民歌创作。传世的《竹枝词》,是他离朗州转任夔州刺史时写成的,其序文说:“昔屈原居沅湘间,其民迎神,词多鄙陋,乃为作《九歌》,到于今荆楚歌舞之。故余亦作《竹枝》九篇,俾善歌者矧之,附于末。”这9篇《竹枝词》(另又有两篇,当为仿《九歌》11篇而补作),都据巴、渝民歌俚调改写而成,寓有情趣。如其二: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拘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歌词巧用比兴,表现少女恋情,自然清新而又韵味绵长。

柳宗元被贬在僻远的永州(今属湖南)任司马也达10年,后又南迁柳州(今属广西)至死。在此期间,他写了许多抒发悲愤抑郁之情的作品,古人称这类作品“长于哀怨,得骚之余意”。另外,他还写了大量描绘自然以寓志,模写山水以遣怀的诗文杰作,如《南涧中题》、《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及《永州八记》等等,这类作品“发纤?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在诗情画意的描绘中,表达其高洁的志趣,展示其坚贞的品格。如《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瑚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这位在雪天寒江中独钓的渔翁形象,也就是清高孤傲的诗人的自我写照。此诗完全是大写意之作,在寥寥几笔勾勒出的画面中,展示出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其艺术成就不亚于陶渊明诗歌,可以说是对陶诗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柳宗元都学习和效法屈原。除了作《天对》之外,他还仿骚体作《吊屈原文》,拟《九章》撰《惩咎赋》,表达了他对屈原的仰慕之情和决心“蹈前烈而不颇”的心志。因此,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

晚唐时期,帝国已如下落的夕阳,文学创作也似夕阳返照一般,带有浓重的感伤气息,直到冲天大将军黄巢举行起义的前后,才出现一批反映社会苦难、揭露现实黑暗的作家。楚人皮日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皮日休(约834―约883),字逸少,一字袭美,襄阳(今属湖北)人。曾任太常博士等官,后参加黄巢起义军。他的《正乐府十篇》、《三羞诗》和《鹿门隐书》等作品,都深刻地反映了当时极端黑暗的社会状况,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战斗精神,鲁迅称为“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体现了楚人的革命传统。有《皮子文薮》。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