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制度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制度

分类:【文化常识】

指已建立的,公认具有强制性的一整套社会文化规范和行为模式。从社会结构角度看,一种制度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或阶级所承认并遵循的一种特定的行为规范,它属于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或阶级;同时,由于规范的建立即体现了有限度的适当行为,也即建立起一种秩序,因而,制度就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他为该制度的组成分子提供了规范,保证了他们适度地行为;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这些组成分子之间的社会结构关系。

道教教徒在修行中需遵守共同的规定和制度。以所师承教派不同,道士可分为在家立坛修行的正一道道士和出家住丛林修行、不蓄妻、不食荤的全真道道士两类。道士一般是师徒相传的,道教认为若不受师,道则不降。欲入道修行者,须赍经戒、符?在受道院造坛及对斋堂、静室缘法。弟子受经须赍金银玉帛等信物。入道后,修真者需尊奉许多戒规,其目的主要在于约束言行,防止“恶心邪欲”,不令放逸。道教初期戒律简约,主旨为戒贪欲、守清静。以后沿袭佛教戒律,并吸收儒家纲常观念制定五戒,还有八戒、十戒。元始天尊二十七戒、六十戒、一百二十九戒、三百戒以至多者一千戒,名目日渐繁多。金代创立的全真道,主张修道者必须出家,戒止贪欲。全真道公开设坛说戒,广收徒众,开创传戒制度。戒律是警戒教徒不得逾越的行为准则,规定了道士的起居进退、礼仪规范和待人接物,凡愿入道者必须受戒方能为道士。元明之际,戒律之外,又出现清规,清规是对触犯戒律的道教徒众的惩罚条例。这些条例沿袭了佛教中的规定,按道士所犯过失之大小轻重,分别处以跪香、催单、革出、杖革以及火化等。在道教中,道士一般分为六阶: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酒道士。按修行深浅、道行高低又另有尊号:曰法师,曰威仪师,曰律师,其中德高思精者,又称为炼师。道士身份不同,在宗教仪式中所处地位也不同。那些熟悉道教经典和宗教礼仪、道功最高的“高功”,在道教仪式上位居高座。道教宫观中设有不同职位,负责管理宫观事务,主持宫观事务的道士,一般沿用佛教中的方丈、住持、监院等称谓。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0: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