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制陶工艺不断进步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制陶工艺不断进步分类:【地域文化】 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大发明。制陶是人类历史上最早通过火的作用,使一种物质(松软的粘土)改变成另一种物质(坚硬的陶器)的创造性活动。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制陶业的兴起,使人类的定居生活更加稳固,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日常生活。 我国最早的陶器,出现于何时目前还不清楚,在距今约七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经有了比较原始的陶器。从现有的考古材料来看,制陶业首先兴起于黄河流域,并且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制陶工艺的发展趋势是:陶器的成形由原始的手制过渡到使用简单机械的轮制法,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逐步改进陶窑的结构,陶器的烧成温度越来越高,使陶器的质地由疏松变为坚硬;器物的种类不断增加,结构造型日趋复杂。在新石器时代,陶器是最主要的生活用具,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器形繁复多样,常见的有盆、钵、碗、尖底瓶、壶、罐、瓮、缸、釜、灶、鼎、甑、豆、杯、?、鬲、翳、?、甭、盘等等,分别用于炊事、饮食、汲水、盛贮等,有的可能还是在重大礼仪场合使用的礼器。此外,人们还用陶土烧制生产工具、武器、乐器、玩具、雕塑艺术品和装饰品等。陶器应用极为广泛,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