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前燕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前燕分类:【传统文化】 十六国割据政权名。鲜卑慕容?所建。是前,其先父慕容?在辽河流域利用士族裴嶷等人为辅佐,西晋覆亡后,自称大单于,初步建立了鲜卑政权。337年,慕容?自称燕王,后迁都龙城 (今辽宁朝阳)。352年慕容?第二子慕容僬灭冉称帝,迁都蓟 (今河北蓟县)。357年又迁都邺 (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前燕。统治地区有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的一部分。370年为前秦所灭。共3主,历34年。 十六国之一。鲜卑慕容氏所建。西晋太康六年(285),慕容?被推为部落首领, 始于辽河流域建政权。东晋咸和八年(333), 子?即位。咸康三年(337)自称燕王,建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史称前燕。相继灭段部、宇文部,发展为强大的北方政权。?子?于永和四年(348)即位后,破后赵,取幽州,迁都于蓟(今北京西南)。八年灭冉魏,称帝,年号元玺。光寿元年(357)破敕勒, 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为极盛时期,有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辽宁的一部分。四年 即位后,在晋军攻击下,兵败,势衰。建熙十一年(370)为前秦灭。自?称燕王,共历三帝,凡三十四年。 国名。十六国之一。系慕容鲜卑所建的割据政权。西晋武帝太康六年(285),鲜卑贵族慕容?成为慕容部首领,率众南迁徒河(今辽宁锦州),建立政权,招徕汉族流民,推行封建化政策,势力日渐强大。东晋成帝咸和八年(333),慕容?死,其子?继立。咸康三年(337),?自称燕王,都龙城(今辽宁朝阳)。东伐高丽,攻袭夫余,北并宇文部,西取段部,势力更加强盛。东晋穆帝永和四年(348),慕容?死,次年,其子?继立,自称元年。随即破后赵,陷蓟(今北京西南),迁都之。又南下灭冉魏。永和八年(352)称帝,国号大燕,年号元玺,再迁都于邺(今河南临漳县),史称前燕。领有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和辽宁一部分。360年?死,其子 继位。屡遭前秦攻击,国力衰落。369年,大将慕容垂叛投前秦,次年为前秦所灭。 十六国之一。鲜卑慕容氏所建。西晋太康六年(285),慕容?被推为部落首领,始于辽河流域建立政权。307年前后,慕容?自称大单于。东晋咸和八年(333),子?立。咸康三年(337)自称燕王,建立燕国,史称前燕,尊奉东晋,拓展领地。342年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相继灭鲜卑宇文部及夫余,东破高句丽,雄霸东北地区。永和四年(348)?死,子?立。次年破后赵,取幽州,迁都于蓟(今北京西南)。永和八年(352)灭冉魏,据河北,抛弃东晋旗号, 自称燕皇帝,年号元玺。光寿元年(357)破敕勒,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此时为其极盛时期,据有今河北、山东和山西、河南、安徽、江苏、辽宁的一部分,西接前秦,与东晋隔淮水相望。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余, 口九百九十八万余。四年(360)?病亡,子?继位,其叔慕容恪辅政,前后七年间政治较稳定,还攻占了东晋的河南、淮北。369年,东晋桓温北伐,前燕兵败,势衰。建熙十一年(370),前秦王猛攻燕,破邺城,前燕亡。自?称燕王,共历三主,凡三十四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