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副食搭配习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副食搭配习俗分类:【中国民俗】 副食指主食以外的菜蔬鱼肉之类。河南民间日常副食用料,旧时主要源于自种自收的时鲜蔬菜和自养自食的猪羊鸡鸭。 适于中原地区种植的蔬菜甚多,诸如白菜、萝卜、南瓜、豆角、茄子、菠菜等数十种,但过去种植面积甚少。人们关注的是粮食作物的种植,除了极少数的菜农外,自种的蔬菜也多是“抽空地”而植,如南瓜种在房前屋后,棉田里套种豆角,院里挖个沟种植葱蒜等等。旧时,由于蔬菜不足,农村习于挖野菜。所挖野菜有刺角牙、猪毛尾菜、灰灰菜、荠荠菜、马齿苋等。也有一些人家以部分粮食作物的枝叶为菜,如芝麻叶、嫩高粱叶、黄豆叶、红薯叶等。 另外中原地区家养主要是猪、羊、鸡、鸭,但民间有条件养者所占比例不大。因而20世纪50年代以前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河南民间大多数人家日常副食品搭配极为简单,为丰富自己的副食,民间十分重视家庭腌菜、储菜,以解决日常和冬季吃菜。民间腌菜多在蔬菜收获季节。届时,有条件之家将萝卜、白菜、芥菜、韭菜、蒜薹等置于坛中加盐腌制或泡制。殷实人家还腌制一些鸡蛋、鸭蛋之类。豫南各地,过了“小雪”节气,许多人家腌制牛、羊腊肉、腊鹅、咸鱼以及野兔、野鸡。豫西、豫东、豫北人喜欢自制面酱、豆瓣酱等。豫南也有制酱者,如光山人称制豆瓣酱为“腌豆糁”。许多农家平日所用醋、酱油等调料也以自制为乐。洛阳偃师市一带丘陵地区中有枣树、柿树的人家,常把“浆枣”或柿子填入坛中发酵做成枣醋、柿子醋食用。为了冬季有菜吃,许多人家尤其是城镇居民多在冬季到来前,购买白菜、萝卜贮藏于家中自挖的土窖中。 家庭平日用餐,副食搭配简单,多据时令配以简单的咸菜、豆酱之类。缺菜季节,有的调一些辣椒、姜、蒜泥,浇少许酱油和小磨香油即可为菜,美其名曰“窝窝头蘸辣椒,越吃越上膘”。即使蔬菜旺季,也是只炒一个菜,将白菜、萝卜切成丝,有的加些自制的粉条烩在一起即可,俗称“大锅菜”。不是大的节日或没有客人,是不搞七碟八盘的。虽在南方诸县,如罗山县等地也有“无荤不餐”之说,但平日做菜也甚简单,许多也是“油盐大当家”而已。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农副作物种植比例有了调整,一些菜农种起了大棚菜,另外专业家禽饲养户增多,菜蔬鱼肉日益丰富,城乡渐以吃炒菜为主,咸菜已成辅助之菜,肉、蛋也摆上了许多人日常饮食的餐桌。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