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助纣为虐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助纣为虐分类:【传统文化】 大费与姚姓之玉女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号鸟俗氏;另一个叫若木,号费氏。秦族至此分为两支,秦文化的演变开始分流。由于伯益曾与夏启存在帝位之争,后来避居箕山之阳,秦族在夏朝统治的数百年间默默无闻,鸟俗氏与费氏两系分散流离于中原各地,《秦本纪》称“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夏朝末年,成汤率东方夷族革命,秦族不约而同地汇集于商的旗帜之下。费氏族的后裔费昌在夏桀当政时毅然“去夏归商”,充当了商汤的赶车夫,为商夷联军在鸣条之野(河南封丘东)击败夏桀主力军立下了功劳。从费昌投奔商汤起,秦族成为商王朝统治下的忠实臣民,秦人在为商王忠实服务的同时,大量吸取了商文化的营养,秦文化由此染上了浓重的商文化的色彩。由于秦殷同祖,血缘相近,他们的文化交往与融合也就格外密切,几乎没有什么障碍。秦族在殷商王朝的地位日益提高,大廉一支的后代孟戏、中衍兄弟是对神话般的人物,传说他俩“鸟身人言”,充满神秘色彩,名扬天下,商王帝太戊听说后,便专门行卜问让他们为商室充当“御”者是否吉祥,结果是吉。帝太戊就召孟戏、中衍兄弟为王“御”者,并赏赐女奴给他们做妻子。《秦本纪》说:“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自孟戏中衍之后,秦文化在商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开始了从东方向西方的文化转移过程。秦人首次踏上西北的土地的确切时间已无法知晓,但根据现有的一些材料分析,秦人可能在商代已抵达今天的陕西关中地区和甘肃省天水地区。秦文化第一次西渐,大约在商代前期。秦族辅佐商王,世世立有功勋;被商王派往西北征伐叛方,开拓疆土,就是其中的功勋之一。甲骨文中的 、 和金文中的叶王事。(《前》5?7?7 与6?51?7合) 贞令多子族犬侯 周,叶王事。 (《前》5?7?7 与6?51?7合) 这些卜辞大意是:由于犬方叛乱,商王派雀去征伐,结果犬方臣服了商朝。犬地一度成为商朝重要的农产地,商王贞问那里是否丰稔。犬方还接受商王之命与多子族一起征伐周族,勤勉于商王的事业。 这里的犬方及其犬侯是指犬戎,还是指犬夷,尚不清楚。据《竹书纪年》载:“帝桀三年,畎夷入于岐以叛。”《后汉书?西羌传》说:“后桀之乱,畎夷入居?岐之间。”?岐之地在陕西甸邑和岐山两县境内。东方的畎夷在商代已进入关中地区,甚至到达了甘肃东部天水一带。陕西兴平县的犬丘、天水的西犬丘,是这支畎夷留下的足迹。他们把东方山东曹县和河南永城县的犬丘名称带到了陕甘地区。卜辞中的雀被派去征讨犬方,雀是鸟氏族的成员无疑,或许与秦人西征有关。秦文化第一次西移,最远已达到天水地区。 文献中秦文化西迁的确切记载是在殷商末期。秦族首领、中衍的后裔中?效忠商王朝,离开中原,置身于西戎之中,保卫商朝西陲。商王畿西界的北段是太行山,西南界为沁水;商朝外服的西界则深入函谷关,在渭河中游,即今天的西安市到咸阳市一带。这里是西戎各族出没杂居之地,中?所率一支秦族将秦文化种子带到这里。《史记索隐》引徐广说:“京兆杜县有亳亭。”即今长安县境内,亳是商文化的名称,由于秦文化与商文化的水乳关系,它也应视为秦文化的名称,可能是秦人带至关中的。 殷商末年,秦人面临一场剧烈的文化冲突,即商文化与周文化的对立。秦人由于与商文化的亲缘联系,自然站到了商文化一边。中?的儿子蜚廉、孙子恶来革,都是很有才华的秦族领袖,《秦本纪》说“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在蜚廉、恶来父子身上,凝聚了秦文化尚武崇勇的内涵。秦族费氏后裔费中与恶来共同执掌商室朝政,都得到殷纣王帝辛的重用。《殷本纪》说“费中善谀,好利”,“恶来善毁谗”。《荀子?成相》“事之灾,妒贤能,飞廉知政任恶来。”《吕氏春秋,当染》:“殷纣染于崇侯、恶来。”在周人眼里,蜚(飞)廉、恶来、费昌均是助纣为虐为奸臣。在殷末周初的文化冲突中,秦文化依附的商文化被击败,周文化取得统治地位。恶来与主子殷纣王一起被杀,《孟子》说飞廉被驱杀于海滨。《秦本纪》记蜚廉为商出使北方时,殷灭亡,归来无法还报殷纣,在霍太山(今山西霍县东南)设坛而报命,并得到石棺,上面刻着:“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蜚廉死后,秦人不得不接受周人的统治,并开始从农业种植和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周文化那里吸取营养。从吸收商文化,到接纳周文化,秦文化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