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京会馆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北京会馆

分类:【传统文化】

会馆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主要是为进京应考的举子、经商的商人提供食宿方便,也成为各地区人士在京师的民间聚集地。光绪年间各地在京会馆达400余所。到民国年间北京尚存会馆402所。会馆一般都由本乡有名望的官吏发起,联络在朝文武官员和在京本地士绅、商号,共同捐款集资建造。因此会馆属于本地乡土的公产,任何人无权私自处理。会馆规模大小不一,大的有三四层院落,主要建筑有供奉魁星的魁星楼,纪念祖先的乡贤祠,吟诗作赋的文聚堂,迎客宴宾的思敬堂,还有戏台、花园、水榭等。一些大的会馆还设有学校、幼稚园等。到近代,会馆常常是革命者和仁人志士出没的地方。戊戌变法时期,改良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都曾在会馆居住。康有为在南海会馆创立了“粤学会”、“经济学会”等团体。梁启超进京应试和结婚都在新会邑馆。康有为、梁启超发起成立“保国会”是在粤东新馆,谭嗣司被捕前一直住在浏阳会馆。此外绍兴会馆诞生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和《药》,湘乡会馆曾召开“湖南各界驱逐张敬尧大会”,泾县会馆则是李大钊、陈独秀等创办的《每周评论》的编辑部。北京的会馆在近代中国历史起过独到的作用。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