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大学红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京大学红楼分类:【传统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四大街29号。原为北京大学第一院,始建于1916年,历时两年竣工。砖木结构,砖瓦皆为红色,习称红楼。以中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祥地而闻名于世。平面呈工字形,东西宽100米,主楼居中进深14米,两端翼楼南北长34.34米,楼高四层、连地下室总面积1万平方米。一楼为图书馆,有李大钊任图书馆主任时的办公室,及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主办的新潮社。1918年8月毛泽东曾在此任助理馆员。二楼有校部机关和蔡元培校长的办公室。后来“语丝社”曾设在二楼。楼北的操场(1948年命名为民主广场),为五四运动反帝大游行的集合地。当时,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杨昌济、马叙伦、马寅初、李四光、沈尹默等先后在此任教、任职。五四运动以后,李大钊等建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也设在红楼内。中共北方局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领导机关也一度设于此。1937年7月底北平沦陷后,曾为日本宪兵队部所盘踞。1953年,北京大学迁至西郊。现辟有李大钊、毛泽东的纪念室和陈列室。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