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天文馆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京天文馆分类:【传统文化】 坐落在西直门外大街138号。1957年9月29日建成并正式开放。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73平方米。系现代建筑。天文馆是以生动、形象的展览和星象演示来揭示宇宙的奥秘为其工作特点的。步入门厅,立刻见到一悬挂铅球不停地摆动在黑色大理石圆池中,这是证明地球自转的传动摆。转入展厅便可见到利用幻灯、电动模型、图表和实物介绍各种天文基础知识。可用较短的时间对地球以及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有一个约略的了解。位于天文馆中心的是半球形的天象厅,直径23.5米,厅中的天象仪能同时放射出几千条光束,投射在半球形银幕上,演出各种天文现象――奇妙的人造星空。观众可看到落日下的北京城和郊区美丽壮观的多种场景。忽而又出现了几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奇特的慧星摇曳而过。天象仪还可以“扭转乾坤”,重现过去和预示未来的天象,不仅可以看到一万年前或一万年后北极星空的变化,还可以重演某个时代的星空,例如唐代或宋代的星空。天文学的观测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至今仍存有4,000年前的天象资料。古代天文观测全靠双眼,只有到了16世纪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才第一次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后来牛顿创造反射望远镜,天文学才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观众可以在天文台里利用13厘米的折射天文望远镜在白天观测到太阳的黑子,晚上观测月亮上的环形山和土星的光环。总之,天文馆的展示可以使观众产生犹如身居太空的特殊感觉效果,从而较好地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