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京票房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京票房分类:【传统文化】 票房原是八旗子弟消遣娱乐的产物,后来成为三五同好切磋京剧艺术的场所。清道光前后,一些皇亲贵族子弟,多以演唱“子弟书”为消遣,“子弟书”又称“段儿书”,包括清口大鼓、京韵大鼓、单弦等,当时八旗子弟聚会演唱,也得报清廷内务府批准,内务府发给执照,上印有金龙,又称龙票,上写“发给××票房”,因而“票房”之名得以流传。随京剧艺术发展,尤其程长庚等名家出现后,京剧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好者,八旗子弟也开始转唱京剧,于是票房活动也以京剧为主要内容。票房一般都设在贵族富户宅院比较宽敞豁亮的房子里,里面陈设十分考究,有“油桌”、桌围、桌灯及各种装饰物。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北京有名的票房有翠峰庵票房、肃王府票房、张晓山票房、里子观票房、南月牙票房、达王府票房等,之后又有清唱茶楼、茶社出现,还有不少机关、团体、学校也建起票房,如当时的电车公司、邮政局、故宫博物院、金城银行、交通大学、辅仁大学等都有票友活动。而且票房还发展到海外。如美国纽约就有“旅美”、“中国”、“雅集”等票社。当年的票房活动不仅对京剧艺术的繁荣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还给京剧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如著名老生汪笑侬、张二奎、孙菊仙、言菊朋、窦啸伯;小生德?如、金仲仁,旦角朱琴心、黄桂秋,净旦金秀山、郝寿臣等,均系票友下海。有些名演员的某一出戏或唱、念、做等某一方面,还常常受名票的传授、指点。这些足见当时北京的票房对京剧艺术发展所起的作用。今天票房消失了,但仍有许多京剧爱好者,1991年北京还曾举办全国票友电视大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