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周武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周武帝分类:【文化精萃】 即宇文邕。南北朝北周皇帝。560―578在位。字祢罗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宇文泰第四子。少孝敬,聪明有气质,深受其父赏识。武成元年(559),封大司空鲁国公。次年,宇文护毒死明帝,立他为帝,史称周武帝。他接受两位亡兄的教训,行韬晦之计,消除宇文护之疑虑。建德元年(572)三月,击杀护,始亲理朝政。时佛道盛行,荫占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建德三年(574)五月,他下诏将寺院的房地产及财物充公,依附人口附籍政府,强令僧尼、道士还俗达二百万人,使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并扩充了兵源,是我国文化史上以灭佛称著的“三武一宗”之一。在位其间,还历行封建化改革,曾颁行《刑书要制》,严惩贪污盗窃,以法治国,皇亲国戚,亦无所宽;又召募汉人充当府兵,改军士为侍官,促进北方民族融合;还五次下诏,释放奴婢和杂户,及统一度量衡,令山东诸州举贤才,临朝廷共论得失等,使国力大为增强。建德五年(576)九月,举兵灭齐,北伐中,军纪严明,砍伐树木,践踏庄稼者,一律斩首。他还亲临前线,犒赏将士,执杯劝酒。六年正月,攻破邺城,擒北齐王高纬,北方复归统一。次年二月,又大败陈军于彭城,尽取陈之江北、淮南等地,疆土扩展到长江北岸,为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宣政元年(578)五月,伐突厥中,病止云阳宫(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六月,死于长安。《周书》有纪。 即宇文邕,字祢罗突,于文泰第四子。年十二,封辅城郡公。闵帝时拜为大将军。明帝即位,迁为柱国、蒲州刺史。武成元年 (559) 人为大司空,进封为鲁国公。邕沉毅有远见,不苟言,很为明帝所亲重,朝廷大事多与他商议,并常称赞他: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武成二年四月,明帝中毒,遗诏传位于邕。邕即位后,宇文护仍执掌朝政。建德元年 (572) 三月,宇文邕趁宇文护晋见太后时,设计将他诛杀,然后亲政。他留心朝政,励行改革,多次下诏释奴为民,又制定《刑书要制》,统一度量衡。改革中属最重要者为灭佛。建德二年十二月,他亲自升座主持辨论三教先后,以儒、道、释为次。建德三年五月更下令禁断佛、道二教,销毁经、像,强迫沙门、道士还俗为民。他的改革缓和了国内矛盾,增强了国力,乃于建德四年七月定议东伐,二年之内攻灭北齐,统一北方。在位共十八年,死于北伐突厥途中。葬于孝陵。谥号武帝,庙号高祖,年号有四:保定、天和、建德、宣政。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