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宋分类:【传统文化】 朝代名。中国封建皇朝。后周显德七年(960)镇州与定州报契丹与北汉入侵,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奉命抵御,军队行至开封东北陈桥驿(今河南封丘县陈桥),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赵氏立国,因归德军治所在宋城 (今河南商丘南) 故称国号为宋。史称北宋。赵匡胤首先镇压李筠、李重进等人的反抗,稳定了地位。然后逐个灭掉荆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及北汉政权,迫使割据的漳州、泉州节度使陈洪进投降,统一中国大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其疆域北至今河北北部及山西雁门关与辽交界; 西北至今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与西夏交界; 西至今四川东部、青海湟水流域,与吐蕃、西夏交界; 西南至今四川西南部与吐蕃、大理国交界; 东达于海; 南达于海,广西部分与越南接界。赵匡胤建立各项制度,都围绕着加强皇权这一中心。他让政事堂与枢密院共掌军国大政,政事堂中书、枢密使分掌文武、号称二府,财政大权归三司统领,号为计相,三者将宰相之权瓜分。官员有职、差遣、官的区别。官是虚衔,作为叙级、定俸之用;职也是虚衔,没有实际职掌; 差遣是实际负有责任的。知州、知县,乃至枢密使、三司使、转运使均属此类。这种措施使地位与职权分离,官员难以形成独裁势力。行政区划为路、府、州、军、监,监一般设于坑冶、牧马、产盐之地,军则设于要塞。二者常与府州同级,也有与县同级的。府多设于较大州中。路位府州之上,设安抚使司 (帅司)、转运使司 (漕司)、提点刑狱使司 (宪司),总称监司,分掌地方兵马、财政、刑狱事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这套系统减少了地方专权的可能性。兵制重视皇帝直接掌握的禁军,还有镇戍诸州的厢军,屯防本地的乡兵、蕃兵。驻防军队经常调动、“兵无定帅,帅无常师”( 《文献通考》卷152《兵考》) 是这种兵制的特点,军权直系于皇帝,甚至作战也由皇帝预授阵图。这种弱枝强干的措施是造成北宋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北宋建立之初,契丹政权 (后称辽) 就已存在,后来西北地区又出现夏政权。辽、夏在宋初不断侵袭宋,掠夺疆土、人口、财富。宋与辽发生过三次较大的战争,第一次,宋太祖欲夺回被辽占有的燕云地区,太平兴国四年 (979) 进攻辽都南京 (今北京),在高梁河 (今北京西直门外) 之战中败北。第二次雍熙三年 (986) 宋太宗派三路大军攻辽,宋先胜后败。史称此次事件为雍熙北伐。第三次则是宋受到辽的攻袭在澶州 (今河南濮阳) 城下被迫与辽订立屈辱性和约,史称澶渊之盟。西夏建立之初,宋欲镇压,在三川口 (今陕西安塞东南),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定川寨 (今宁夏西北) 三次大战役中均遭败绩,被迫承认夏国的存在。宋与辽、夏的战争暴露了宋在军事上的虚弱。宋代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趋发展,也引发了许多次农民起义和兵变,著名的有四川王小波、李顺的起义,王伦起义、宋江起义、方腊起义等。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统治,范仲淹于庆历年间推行新政,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实行变法,均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北宋时期中原经济得以发展,农业生产工具有所改进,农产量有所提高,水稻、棉花、茶的生产占有重要地位。手工业中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发展,印刷术普及,活字印刷开始使用。造船业发达,航海业兴旺,文化科学事业硕果累累。北宋末年,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徽宗腐化,“六贼” 乱政,无力抵御新兴的金国。靖康二年(1127),徽、钦二帝、后妃及宗室、官员3000余人被金人俘获北去,北宋灭亡 共传9帝,历167年。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