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戴河海滨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戴河海滨分类:【传统文化】 位于秦皇岛市西南部的北戴河区。西起戴河口,东至鹰角亭,长达10公里。因戴河流经其西且南临渤海而得名。它形势险要,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就为舟楫聚泊之所,相传汉武帝和楼船将军杨仆曾到过这里,并修建“望海台”。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自辽东班师回朝,曾“次汉武台,刻石纪功”。明朝末年,这里成了海运储积之地,在金山嘴设金山卫,派重兵驻守。清至民国末年,这里更成为洋人和国内军阀政客建别墅避暑寻欢之地。北戴河海滨气候温和,凉爽宜人。这里海滨为沙质海岸,曲折平坦,沙软潮平,是优良的天然海水浴场。这里联峰傍海,风景秀丽,著名的名胜古迹有“老虎石”、莲花石公园、观音寺、金山嘴、“鹰角石”等10多处。在海岸的树丛中,一幢幢小楼、别墅掩映在绿林之中,更增添人们的游览情趣。 北戴河海滨因戴河流经其西而得名,是中外驰名的避暑胜地,座落在秦皇岛市西南部。它背依山峦突起的联峰山,南临波涛滚滚的渤海,其间宽约2公里;西起北戴河口,东到鹰角亭和鸽子窝,长达10公里。这里有漫长曲折的海岸,有沙软潮平的海滩,春无风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海水清澈,是一处优良的海水浴场。在盛夏季节,日平均温度23℃,海风习习,气候清爽,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 北戴河海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名胜古迹颇多,号称24景。其中有:东联峰山、西联峰山、莲花石、观音寺和钟楼、仙人洞、红桥、朱家坟、桃园洞、福饮泉、古墩台、如来寺、对语石、韦陀像、海眼、通天洞、骆驼石、老虎石、金山嘴、南天门、海神庙、教堂、鹰角亭和鸽子窝、王子达子坟、怪楼。 东西联峰山挺拔峻秀,满山苍松翠柏,碧绿欲滴,东联峰山位于海滨中部,山峦起伏,因形似莲蓬,故又名莲蓬山。西联峰山三峰并峙,山石峭立,登山远眺,西有蜿蜒起伏的昌黎诸山,东是烟波浩淼中的秦皇岛,南望一望无际的渤海,一幢幢西式别墅,一座座宫殿式建筑或隐现于山崖、或濒临于海滩,各具佳境。清代有赋写道:“水色苍茫碧四周,临风独立瞰危矶,乍惊白鹭冲波去,旋见鱼舟逐浪飞;岸柳浮沉供野绿,樯帆出没挂斜晖,遥望日落双峰外,醉拂春风踏月归。”这是登临联峰山,俯瞰海滨胜景的写照。 鹰角峰孤峰入海,石骨嶙峋,绝壁如削,状似鹰立。据说过去常有成群的鸽子朝聚石上,夜栖石隙之中,故又名“鸽子窝”。石旁建鹰角亭,清晨登亭,望沧海,观日出,气势磅礴,景色宜人。 北戴河海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远在2000年前的汉代,这里就是舟楫停泊、物资聚散之地。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东巡至碣石、唐太宗东征时“刻石记功”,传即此地。到了明代,在金山嘴设金山卫,派兵驻守,海运更为繁荣。自清代起将北戴河作为避暑胜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正式辟北戴河海滨为避暑区。后来,外国驻华使馆争相购地,修建别墅,封建官吏、军阀、资本家也相继接踵而来,营建了各种豪华别墅和宫殿式建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