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北洋水师提督署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北洋水师提督署分类:【传统文化】 1874年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主持筹建北洋水师。1885年设提督署。1888年编北洋舰队,共有船舰22艘。丁汝昌任水师提督。提督署位于威海市刘公岛西部,依山临海,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建厅堂三进院落,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为清代单层举架,砖木结构,大门上有李鸿章手书“海军公所”匾额。院有三进均以正厅为中心,两侧有厢房和配房,共68间,分别有礼仪厅、祭祀厅、教习室、提调室、值班室,还有大典会操、鸣金奏乐的场所。1985年在正厅设《甲午海战陈列》,1987年塑制蜡像一组,并辅以声光电现代手法,再现了北洋水师将领召开战前军事会议的情景。 又名北洋水师提督衙门,俗称丁公府。北洋水师基地。位于山东半岛东端的威海市刘公岛上。座北朝南,负山面海,大门匾题“海军公所”。占地1万平方米。门外有了望楼、角楼和东西辕门,为大典会操鸣金奏乐之所。 门内平面布局呈“”形,分左、中、右三路,前后三进庭院,中间贯以长廊。主要建筑礼仪厅和提督厅位于中路;左右两路分别为副将总兵的办公室。中路第二进院地下设有蓄水池。院内四周还建有书房、提调室、文武值班室、演武厅和营房等附属建筑。公所大院外面沿刘公岛环山公路两侧,尚存戏楼、丁公祠、丁公府、指挥塔、铁(石)码头,学堂、船坞和炮台等建筑设施多处。其中的丁公祠,是甲午战争后岛上居民纪念国耻、祭祀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等英烈的场所。刘公岛东南与日岛之间布施木栏、铁链、水雷多层,组成一套完备的海上防御工程。为渤海口的门户。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甲午海战爆发,北洋水师与日军鏖战于黄海、管带邓世昌、提督丁汝昌为国壮烈牺牲,可歌可泣。现提督署保存完好,已成为宣传教育、旅游观光胜地。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