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魏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北魏

分类:【传统文化】

北朝朝代名。公元4世纪初,在十六国大分裂期间,鲜卑拓跋部崛起于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376年前秦苻坚灭代。淝水之战后,拓跋?于386年又重建代国,称王,建元登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亦称后魏、拓跋魏、元魏。398年建都平城 (今山西大同),次年称帝。之后逐步灭后燕、夏、北燕、北凉,439年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493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姓元,北魏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北魏初,拓跋部刚刚从部落联盟跨进阶级社会的门槛,在奴隶制尚未充分发展时,就走上封建化的道路,以适应统治中原的需要。北魏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逐渐采用汉魏以来的政治制度,多方笼络汉族门阀,承认汉族地主荫占依附民,并视其为王朝的统治基础。这就是所谓 “宗主督护制”。但是,北魏前期的民族压迫还较严重,汉族人士受到猜忌,或被杀戮灭族。据史书记载,当时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有35起,其中以盖吴起义规模最大。北魏中期,冯太后实行政治、经济改革,颁行俸禄制,整顿吏治,实行三长制、均田制等。孝文帝亲政后,将都城迁到洛阳,并采取一系列改革鲜卑旧族、推行汉化的措施,加速北魏封建化进程,促进民族融合。社会经济有明显的发展。北魏末年,由六镇开始的各族人民大起义沉重打击着王朝统治。武泰元年 (528) 宫廷发生政变,秀容(今山西忻州) 的契胡族酋长尔朱荣带兵入京,在洛阳附近的河阴杀死胡太后以及王公大臣2000多人。史称 “河阴之变”。是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自拓跋?建北魏到分裂,凡14主,历149年。

亦称“后魏”、“拓跋魏”、“元魏”。朝代名。东晋太元元年(376),鲜卑拓跋氏所建代国为前秦苻坚所灭。后拓跋?乘苻坚淝水之战兵败之机, 于太元十一年重建代国,称代王,旋改称魏王,史称北魏。初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附近)。相继击败库莫奚、高车、回纥、柔然、后燕等,势渐盛。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 并改号称帝。太武帝拓跋焘(423―452年在位)时,先后灭夏、北燕、北凉,尽有关中、辽河流域及凉州,复北败柔然,西逐吐谷浑,统一北方,与南朝对峙。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二十年改姓元氏,并立意改革鲜卑风俗、制度,实行汉化。疆域东北起辽西,西至新疆东部,南达淮南地,北至蒙古高原。永熙三年(534)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50年东魏亡于北齐高洋,557年初西魏亡于北周宇文觉。自拓跋?建立北魏始,共历十八帝,凡一百七十一年。

北朝之一,继十六国分裂局面之后在中国北部重建统一的封建王朝。鲜卑族拓跋?所建。东汉末年鲜卑族的檀石槐政权瓦解后,其拓跋部开始活跃于今内蒙古和山西北部一带。310年,西晋封拓跋猗卢为代公。338年什翼犍在繁?(今山西浑源西南)北即代王位,建立代国。376年,代国为前秦所灭。肥水之战后,拓跋?于386年重建代国,称王。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 史称北魏,亦称拓跋魏、元魏、后魏。天兴元年(398),拓跋?即皇帝位,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推行劝课农桑,发展生产的政策。解散部落组织,使鲜卑部民分土定居,使氏族组织变为地域组织,从游牧经济转向农业经济。在汉族地区建立了宗主督护制,依靠宗族主维系地方。魏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陆续灭夏、北燕、北凉,完成黄河流域的统一,结束了一百多年北方十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朝自此始。冯太后、孝文帝为缓和国内外的阶级和民族矛盾,加强中央集权,促进鲜卑贵族进一步封建化,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延兴二年(472)整顿吏治。延兴五年(475)规定只能由县一级征收租调。太和八年(484)颁布俸禄制,严惩贪污。太和九年(485)十月,颁布均田令。太和九年或十年初, 以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太和十年(486), 确立新租调制。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改革鲜卑旧俗,从穿着、姓氏、丧葬、语言、婚姻诸方面向汉禁胡。太和中,议定百官秩品,分九品,每品有正、从之分。将鲜卑贵族分为姓、族两等。北魏的统一和孝文帝改革,使北方中原地区人口大增,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显著的发展。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鲜卑贵族汉化的加深,北魏统治者日趋腐化,吏治逐步败坏。国内阶级矛盾日渐激化。北方的柔然也时刻扰边,威胁着北魏的统治。正光四年(523),北方六镇起义爆发,北魏政权摇摇欲坠。武泰元年(528),实力派尔朱荣发动“河阴之乱”,控制朝政。永熙三年(534),北魏分裂成由高欢控制的东魏和宇文泰掌握的西魏。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3: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