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北魏定都平城时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北魏定都平城时期

分类:【地域文化】

什翼犍的代政权亡后10年,由于苻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前秦政权覆灭,北方再次陷入混战局面。这时,依附于独孤部的什翼犍少子拓跋?收集旧部,乘机东山再起,大会诸部于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南),即代王位,建元“登国”,不久迁都盛乐,改称魏王。中国历史上的北魏政权正式出现,是为公元386年。

拓跋?称王后,先行统一大漠地区,东破库莫奚,西破高车,继灭铁弗匈奴刘卫辰部,开疆拓土,臣服弱小,并虏获无数战马和牛羊,很快建成塞北的强大政权。后燕慕容垂原曾助拓跋?统一诸部,后见其势力日强,派其子慕容宝来攻,被大败于参合陂。公元396年,拓跋?建天子旗号,改元“皇始”。其后攻下后燕都城及并州等,尽取黄河以北今山西、河北等地,隔河与东晋相峙。

天兴元年(398年),拓跋?迁都于平城,正式称魏帝,是为北魏太祖道武皇帝。

拓跋?定都平城,入居塞内,首先是将鲜卑民族的游牧习惯革除,使部众成为定居耕种的农民。他“离散诸部,分土定居,不听迁徙。其君长大人,皆同编户(《魏书?外戚传上》),将马背上的民族转变为安土重迁的耕作者。此即史载“天兴初,制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魏书?食货志》)。虽然地方官制还不健全,仍是游牧时期的兵民合一形式,但管辖的却是依附于土地、完粮纳税的农民。为了发展京畿地区的农业生产,拓跋?曾“徙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万,百工伎巧十余万口,以充京师”,旋即“诏给内徙新民耕牛,计口授田”(《魏书?太祖纪》)。也把其他少数民族纳入农耕轨道,使平城周围地区成为众多民族并肩耕作的良田沃野。

不久,魏晋的九品中正制被模仿推行,“以八国姓族难分,故国立大师、小师,令辨其宗党,品举人才。自八国以外,郡各自立师,职分如八国,比今之中正也。宗室立宗师,亦如州郡八国之仪”。八国即原来的八部,是游牧时期的组织机构,定居后,“置八部大夫、散骑常侍、待诏等官。其八部大夫于皇城四方四维面置一人,以拟八座,谓之八国”(《魏书?官氏志》)。实行九品中正式的制度,辨族姓,举人才,门阀世族制将随之而产生。这也就是说,拓跋鲜卑建国定都以后,其社会结构正在向汉族中原社会的结构形式靠拢。

另外,仿汉族政权的职官制度也建立起来,皇始元年(396年),始建曹省,备置百官,封拜五等;外职则刺史、太守、令长已下有未备者,随而置之(《魏书?官氏志》)。后对五等爵位做了些改革,变为四等,曰王、公、侯、子;王封大郡,公封小郡,侯封大县,子封小县;王第一品,公第二品,侯第三品,子第四品。汉族文化的影响在政治制度中至为明显,但仍有属于民族特色的成分,如“帝欲法古纯质,每于制定官号,多不依周汉旧制,或取诸身,或取诸物,或以民事,皆拟远古云鸟之义。诸曹之使谓之凫鸭,取飞之迅疾;以伺察者为侯官,谓之白鹭,取其延颈远望。自余之官,义皆类此,咸有比况”(《魏书?官氏志》)。

其他方面受汉文化影响的事类不胜枚举,如建都平城,就“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政权象征一取法于汉制;又“正封畿,制郊甸,端径术,标道里,平五权,较五量,定五度”,建国后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的遗意;还“从土德,服色尚黄,数用五,未祖辰腊,牺牲用白,五郊立气,宣赞时令,敬授民时,行夏之正”连邹衍的“五德终始”之说也接了过来;更有“《五经》群书各置博士,增国子太学生员三千人”(《魏书?太祖纪》),显然是独尊儒术的文化专制政策。

当然,仿照汉族政权的制作举措,都是出于汉族士大夫之手,拓跋氏自然没有那么深厚的汉文化素养。如“尚书吏部郎中邓渊典官制,立爵品,定律吕,协音乐;仪曹郎中董谧撰郊庙、社稷、朝觐、飨宴之仪;三公郎中定律令,申科禁;太史令晁崇造浑仪,考天象;吏部尚书崔玄伯总而成之”(《魏书?太祖纪》)。但是,汉族士大夫按照汉文化传统所规划经营的上层建筑形式,能够见容于拓跋鲜卑政权中,足以表明这个政权在吸收汉文化方面是很开放的,而且在模仿汉族政权建设方面,主观上的意愿也很强烈。比如营建都城宫室这样的事,也能表现出这种态度。“太祖欲广宫室,规度平城四方数十里,将模邺、洛、长安之制,运材数百万根”(《魏书?莫舍传附莫题传》)。因为当时汉族的文明程度相对来说要高得多,对于其他民族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是十分自然的。

拓跋?以后,继位者均对汉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明元帝拓跋嗣,“礼爱儒生,好览史传,以刘向所撰《新序》、《说苑》于经典正义多有所阙,乃撰《新集》三十篇,采诸经史,该洽古义”(《魏书?太宗纪》),意欲与汉代大学者刘向较一日之长;太武帝拓跋焘“起太学于(平)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魏书?世祖纪》),还特别征召汉人的世族高门如范阳卢玄、博陵崔绰、赵郡李灵、河间邢颍、勃海高允、广平游雅、太原张伟等,任以要职,并命清河崔浩修订律令制度。聘用汉族士大夫,采用汉人的文化制度,是北魏政权一贯的政策。

北魏定都平城,在政权建设上的兴革制作,开创了民族融合的宏阔规模。这个政权对汉文化的开放态势,对汉文化的不断吸收,奠定了进一步汉化的基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4: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