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匠户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匠户

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历代封建政府为榨取手工业者的无偿劳动和便于管理而编为特种户籍的工匠人户。历代官府所需的军事、政治、文化、交通等器具和生活用品,除直接取自实物赋税外,多采用强制手段,把工匠集中在官办的手工业工场内制作。为了使工匠服从征调,特设匠籍,发放微薄的“月粮”、“直米”,匠户全家可免其他科差。魏晋南北朝时期,工匠的地位和佃客相类似。唐代的“蕃匠”,宋代的“当行”,都是在官府作坊中轮班服役的工匠。元代的统治者将征服异族和灭宋后所获得的工匠编为军匠和官局人匠,分别隶属于军队和官府作坊,其身份与奴隶相似,称作系官匠户。明代按匠户的服役形式将其分为轮班匠、住坐匠和存留匠3种。嘉靖四十一年对轮班匠实行输银代役办法,但不变匠籍。清顺治二年废除匠籍,从而使手工业劳动者获得了身份自由。

宋代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民户。主要为金属加工、制瓷、漆器、建筑、造船、印刷、造纸墨笔砚诸行业中的专业工匠户。以矿区和城镇中为多,村居者常兼营农业。行业中手艺特别精巧者称为“都料匠”,通称“都匠”,也有称“匠首”、“工师”、“师匠”等。居住城镇的匠户独立从事手工业,或受雇于作坊主。匠户编入国家的一般民户版籍,往往被官府以强差或强雇方式役使。北宋前期,各地官府多括民籍以差雇匠役;大约在北宋中期以后,一些地方于民户版籍外,还按行业编制了“匠籍”,专门据以差雇匠户服役,于是按匠籍差雇民匠的制度逐步形成。城镇工商业同行组织“行”、“作”内的匠户受官府差派役使,称“当行”;也有部分工匠是投名应募于官府的和雇。工匠被官府差雇期间,常被克扣工值,或被官吏私行役使,稍有不慎,还会鞭刑加身。此外,官府用配作定货的办法,供应部分原料,要工匠在自己的作坊内按期加工完成,官府再以低价收购,称作“赋民制造”或“配民制造”。这种配作形式在宋代颇为流行,是官府强加于匠户的一种特殊劳役。

中国封建社会为榨取无偿劳动而编入特种户籍的工匠人户。朝廷官府采用强制性的手段,把手工业劳动者集中起来,在官办的作坊中从事劳动制作,以供应统治阶级所需的政治、军事、交通、文化等器具以及生活用品。工匠只领取微薄的“月粮”、“直米”,同时需要固定户籍,以便强制服从征调。魏、晋、南北朝各代类似,唐有“蕃匠”,宋有“当行”,都是在官办作坊中轮流服役的工匠。元代将征服异族和灭宋后所俘获的工匠编为匠户,部分归官府、军队,称系官匠户,部分赏赐诸王贵族,规定世代相承做工匠,子女的婚姻不能做主,遭受残酷的压榨。明代匠户服役分轮班匠、住坐匠和存留匠三种形式,世袭永充,不能脱籍,不得做官。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对轮班匠实行输银代役、征价类解,但仍保留匠籍。清顺治二年(1645年)废除匠籍,以后又将向匠户征收的匠班银并入田赋征收。

编入特种户籍的工匠人户。中国历代封建政府都征发工匠,固定户籍,为官府制造各种手工业品等。元代蒙古统治者也将战争中掠获和灭金、宋后搜括的民间工匠,另立户籍,编为匠户。也有为逃避赋役避入匠户者。《经世大典序录?工典?诸匠》:“国家初定中夏,制作有程,乃鸠天下之工,聚之京师, 分类置局, 以考其程度而给之食,复其户,使得以专于其艺。”部分归官府, 称“系官匠户”,分属工部、将作院、大都留守司、武备寺及地方手工业局院等系统管辖; 部分赏赐诸王勋戚。诸匠户子女, 男习工事,女习黹绣,世袭不改。地位较农、军、站诸户为高,豁免差役。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