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二伊玛目派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十二伊玛目派分类:【文化精萃】 伊斯兰教十叶派中的一个支派,尊奉阿里为第一任伊玛目,以后由其后裔继承。是伊朗法定国教,在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国亦有该派信徒。该派与伊斯玛仪派(即七伊玛目派)意见分歧,认为第六任伊玛目贾法尔之后,应由穆萨?考齐姆接任,因其兄伊斯玛义在贾法尔在世时便去世,自此一直传至第十二任伊玛目隐遁伊玛目。并认为隐遁伊玛目一定会再现并“铲除暴虐”,“使大地充满正义”。隐遁伊玛目有两个隐遁期,一为小隐遁期(共69年),在此期间由4位当权人物充当伊玛目,与人民联系,传达真主的旨意。另一是大隐遁期,指小隐遁期之后,已无伊玛目和人民之间的联系人。现在世界正处于大隐遁期。这反映该派人民反抗统治者的一种意向,即要求人民不去相信统治者,而寄希望于隐遁伊玛目的再现。 亦译作“伊斯纳艾沙里派”(Ithna‘Ashariyah),或称“伊玛目派”。伊斯兰教十叶派 * 的主流派、温和派及代表派别。相信并尊崇自阿里至穆罕默德?马赫迪(Muhammad al-Mahdi, ?―940隐遁)等12位伊玛目 * ,故名。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自阿里执政(656―661)至第十二伊玛目隐遁止,为教义形成阶段,其基本神学理论确立,派别正式形成。(2)自第十二伊玛目隐遁至蒙古人入侵止,为其主要圣训集得以汇编及本派教法形成阶段。(3)从蒙古人入侵至伊朗沙法维王朝建立(1502),十叶派神学与苏非派神秘主义相结合,产生大量神学名著,是其神学理论丰富和发展阶段。(4)自沙法维王朝建立至今,为高速发展阶段。在伊朗被奉为国教。主要有伊玛目教义和马赫迪教义。认为伊玛目既是全体穆斯林的行政长官,又是解释教义教法的宗教领袖,还是引导人们理解事物内部含义的精神导师;只能按照安拉意志通过前一任伊玛目指定,而不能由人们选举产生;伊玛目要保持宗教传统的继续和纯洁,故永不犯错误。认为第十二伊玛目仍然活着,但一般肉眼见不到他;他是最高精神导师(古土布),没有他,一切世俗统治都不完善;只有他再现时才能建立一个奠基于神圣正义的理想国。有10多个分支派别。主要分布在伊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新疆莎车部分维吾尔人为其信仰者,人数约三五百人,自称其先人二百年前迁自巴基斯坦。有小礼拜寺、祈祷室(Matamhana)各一。祈祷室内壁上挂阿巴斯汲水图、黑底白边狼牙三角小旗、护身符等。小旗及护身符上图案均为一右手掌,据云其五指分别代表穆罕默德、阿里、法蒂玛、哈桑、侯赛因等“五圣”。重视悼念侯赛因殉难的阿术拉日。崇拜圣徒、圣墓。过肉孜节,但不封斋。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