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十二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十二辰分类:【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对周天的一种划分法。据殷墟甲骨文证实,至迟公元前14世纪武丁时代,我国就有十二地支的名称了。那时它主要起着表示时间或其他周期顺序的序数作用。当十二地支应用于天空区划时,就称为十二辰。它大抵是沿着天赤道并参照地平方位的划分从东向西将周天等分为12部分,用十二支名称来表示。即以正北方为子始,依次为丑、寅、卯(正东)、辰、巳、午(正南)、未、申、酉(正西)、戌、亥。它与二十八星宿有一定的(湛穗丰)对应关系(见十二次)。当星宿南中天的时候,十二辰与地平方位中的十二地支也正好一一对应。关于创造十二辰的最初意义,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一些学者认为,春秋战国之交,古人假想的,且与岁星运行速度一致,但方向却相反的天体,即太岁所在的辰来纪年,是创造十二辰的主要动因。另外,汉以后十二辰用于记时,即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以太阳所在方位命名,如日出为卯时,太阳当头为午时,日没为酉时,夜半为子时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