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华佗祠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华佗祠分类:【传统文化】 又名华佗庵、华祖庙,位于毫州市永安街,为敬奉东汉名医华佗而建。华佗祠始建年代不详,至唐、宋始有华佗庙。此后历代均有修缮。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毫州知府宗能征重修此祠后,曾写《谒华佗祠》诗:“回春有术汉何亡?志士空怀济世方;医国岂如曹相国,千秋遗恨在青囊。”1963、1981年毫州市两次重修,内设“华佗纪念馆”,由郭沫若题写馆名,并在此开展华佗传统医学研究。现有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房屋20间,有大殿、经堂、山门等。大殿有华佗塑像,上悬清嘉庆巡抚朱?所题“燮理通微”金字扁额。殿内陈列木刻《华佗乡土别传》全文、华佗医学著作等珍贵文献资料。后院为“元化草堂”,据传曾是华佗故居,右侧院内有一小亭,传为华佗研读之所。 位于永安街西头。原名华祖庙,为敬奉神医华佗的庙宇,因庙内住持世代为尼,亦称华祖庵。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嘉庆、同治间曾多次修缮。为砖瓦结构,有正殿和东西偏殿。正殿门前有石狮一对,殿内供华佗立像,高2.8米,两侧陈列《华佗神方》等著作,墙壁上有“青囊济世”等六组雕塑。东偏殿内有自怡亭,传为华佗休憩之所,亭柱有联云:“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正殿之后为元化草堂,传为华佗归居遗址,两厢为益寿轩、存珍斋。草堂后为课徒馆,传即华佗授徒讲学遗址。馆后有洗芝池、药园,为一清幽所在。华佗(? ―208),汉末医学家。又名?,字元化,沛国谯(今亳州市)人。创用麻沸散施行腹部麻醉手术。又创“五禽戏”,强调体育锻炼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后因不从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今传《中藏经》乃后人托名之作。罗贯中《惜华佗》已言“惆怅人亡书已绝”。清人宗能征《谒华佗祠》云:“回春有术汉何亡?志士空怀济世方。医国岂如曹相国,千秋遗恨在青囊。”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