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卑南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卑南人分类:【中国民俗】 (1)婚制。以招赘为主,嫁娶为辅。(2)定情求婚。不管入赘或出嫁,都由男方先向女方求婚。有自由择配定情和求婚的权力,但要取得家长的同意。男方看中了女方,即以头巾、槟榔等密赠女方,女方接受后即算定情。定情后男方经常打柴送给女家,女方也常到男家帮做舂米、汲水等家务。男家父母、舅父、姑母认为合适后,就请人做媒,带着酒和槟榔向女家求婚。女家如表同意,即收下求婚的礼物,确定双方舅父为主婚人。媒人继续来往两家商定聘礼。聘礼一般有牛一头、土地一块、牛车一辆、铁犁一把、铁锅一口、槟榔一大束等。结婚前10天,将聘礼送往女家,女家回赠酒、糕等品。(3)结婚之礼。结婚之日,女家族人带着酒、糕等到男家和新郎所属公廨迎亲。男家族人设酒宴款待。饮罢即伴送新郎到女家,在女家欢宴、歌舞。当晚新郎仍回到所属的公廨住宿,次日晚由媒人送新郎到女家,才与新娘同居。 实行室内土葬。在室内挖墓穴,遗体要头朝东、面向上入穴内埋葬。死者(特别是男性)生前所用的衣物及男用的腰刀、女用的锄头也一同葬入。遗体处理:人死后,由家族长老主持,把槟榔放在死者手中,后将遗体四肢屈曲成蹲踞状,用布包裹好移至中柱下,让人吊祭。丧仪:死者的配偶,须移床于墓穴之上,睡觉时头面朝向应与死者相反。次日请女巫占卜,重新生火、汲水,以示开始新生活。第三天,参加葬礼者要用茅草浸水,洒到每人身上,以示“除秽”。晚上由女巫举行驱灵祭。第四天,死者家属要带米、水和炊具,到田间煮饭祭祀土地神,后才生产劳动。第五天,男人上山打猎,回来后请全氏族人饮酒、食肉,以表谢意。第十天,死者家属由女巫陪同,带上槟榔子、料珠到祖灵前致祭,然后在灵屋内脱下孝衣,表示丧事结束,从此恢复正常生活。 卑南人服饰明显地表现了不同年龄的等级层次差别。 (1)上衣。长袖短上衣,男女皆穿,多为深蓝色或黑色。男子也穿兽皮背心,或用黑布、白布制成的长背心。女子穿胸兜,另有披肩。 (2)下服。男穿黑色或蓝色有花边单片式的短裙,黑色短裤(裤背中绣有十字花纹)、后敞裤等。女子着两条单片或短裙,一为内裙,一为外裙,系一条绿色腰带,小腿围一对护脚布。 (3)头饰及其他饰物。头饰有头巾、花环。男子年少者戴一方巾,稍长则戴上花环,成年男子则在方巾上套上花环,女子也戴花环。节庆时男女盛装必戴花环,但戴法不同:男子平戴,女子前高后低。女子戴花环前,先戴上一条用布制成的额带,以免花环紧箍额部。其他饰物:男子有银制平环,琉璃珠颈饰、胸饰,还有双条银链子。女子有银制的发簪、胸饰、手环。胸饰也用玛瑙珠、琉璃珠或珍珠等穿串而成。头带则用银铃、小珠子等装饰。 卑南人男子服饰,随着年龄不同而有差别。少年期13~14岁穿浅蓝色长袖短上衣,下着单片式围裙,腰系红腰带,赤足;15岁时穿浅蓝色长袖短上衣,下着黑色有花边的短裙,腰系绿腰带,头戴白头巾和花环,颈戴两条交叉的银链,足上穿鞋;16岁时穿浅蓝色或黑色长袖短上衣,下着蓝色有花边的短裙,头戴头巾和花环,腰系两条腰带,并有腰饰,踝部有兔毛足饰,穿鞋;17岁加戴佩刀,头上插羽毛。青年期18~21岁不穿衣,下着蓝色短围裙;22岁以上已达婚龄,服饰较为讲究,上穿深蓝色或黑色长袖短上衣,下着背面绣有十字纹的黑短裤,腰系两条腰带,头戴头巾、花环,挂两条银链。有后敞裤、白兔毛足饰以及肩饰带、槟榔袋、佩刀等饰物。成年期和老年期(即30岁以上),服饰基本与青年期相似,但不戴头巾、银链,也不佩刀,头上改戴插有羽毛的方帽。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