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卒哭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卒哭分类:【传统文化】 祭名。虞祭之后行卒哭祭,终止无时之哭。《仪礼?既夕礼》“卒哭”郑玄注:“卒哭,三虞之后祭名。始朝夕之间哀至则哭,至此祭止也,朝夕哭而已”。此后仅存有时之哭。卒哭及虞祭,又因死者身分之异而有所不同。《礼记?杂记下》:“士三月而葬,是月也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参见“虞祭”。 三虞之后的祭礼。卒,止也。哭谓自丧以来,心中有哀痛则随时而哭,至此则止无时之哭。每日唯朝、夕二哭而已。《仪礼?既夕礼》“卒哭”郑玄注曰:“卒哭,三虞之后祭名,始,朝夕之间,哀至侧哭,至止祭止也,朝夕哭而已。”卒哭之期,一般在三虞之第三日进行。其他位尊次第延长。《礼记?杂记下》: “士三月而葬,是月也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卒哭礼与三虞略同。惟后改称“哀荐成事”,并告将行爹祖之礼,后代三虞,卒哭均不以尸受祭而用神主。宋《文公家礼》载卒哭仪如下: “卒哭,三虞后遇刚日卒哭。哭前期一日,陈器具馔。朔明(第二日)夙兴,设蕴果酒馔,质明(天明)祝出主,主人以下皆人哭降神(灵前酹酒)。主人主妇进馔,初献,亚献,终献(三次祭酒)、侑食(助者添酒),阖门,辞神(出)。自是朝夕之间,哀而不哭。主人兄弟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寝室枕木。”据注,初献时祝陈辞曰:“日月不居,奄及卒哭,叩地号天,五情靡溃。谨以清酌庶羞(馐),哀荐成事,尚飨。” 古代丧礼之一。即百日祭后,改“无时之哭”为“朝夕之哭”。《仪礼?既夕礼》曰:“三虞,卒哭。”说明卒哭之礼是在三虞后才行的,所谓“无时之哭”乃是指孝子从父母死到殡哭不绝声;殡后,一想到父母就哭。按古礼,士三月而葬,葬后举行虞祭,从死到虞祭完大致要百天的时间。所以卒哭即是三虞后的祭名。卒哭又称之为“有时之哭”。 古代丧礼。百日祭后,止无时之哭为朝夕之哭的祭礼。古时最重父母之丧,从死到葬,哭不绝声,停柩期间,念及父母即哭,称无时之哭。卒哭祭后改为朝夕各一哭,则为 “有时之哭” 。《仪礼?既夕礼》: “三虞,卒哭” 。即在第三次虞祭后的第一个刚日举行卒哭祭。古礼,士三月而葬,从虞祭到卒哭,离死已百日。唐人孔颖达疏: “至此为卒哭祭,唯有朝夕哭而已,言其哀杀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