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京城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京城墙分类:【传统文化】 在南京市。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城垣依据自然形势和防守的需要,作南北狭长、东西略窄的不规则形状,改变了自汉唐以来中国古代传统方块状城池的建筑形制。城周绵延33.67公里,南北长10公里,东西长5.76公里,辟有13座城门。城墙平均高14米,厚7.6米。城墙基础多半用花岗岩或石灰岩条石筑成,内外壁以巨砖垒砌,中间以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墙顶铺砖。砖缝用糯米汁、高梁糊拌以石灰汁或桐油等粘性混合物浇铸,坚固耐久。墙顶砌有雉堞,并备有泄水石槽。城砖均按规格特制,一般长40-5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10厘米。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有5省28府(州)118县烧制城砖,砖侧都打印有造砖工匠和监制官员的姓名,以备质量不符合要求时问罪于当事人。因长期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据1983年文物普查时实测,南京城墙尚存21.35公里。 |
随便看 |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