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京白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京白局分类:【传统文化】 流行于南京一带的曲艺种类。约形成于清代中叶。当时,许多小手工业者和一些云锦织制工人多在业余时间演唱取乐,借以丰富业余生活。有时,一些婚丧嫁娶、喜庆之时,也常有人前去演唱。因为不收任何报酬,纯属助兴,故名白局。演出形式分单曲演唱和联曲演唱两种,以叙事为主,一般只唱不说,也有唱白相间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丝竹一类,曲牌多源于明清时期的民间小调和民歌,常用的主要曲调有满江红、老八板、夸夸调、杨柳青等,传统曲目有《僧尼下山》、《王瞎子算命》等。 白局是南京的民间曲种。明清两代,当地的丝织业发达,云锦、绒、缎等机房工人为消除疲劳或抒发情感,常根据民间故事、社会新闻,配上俗曲曲牌,随口哼哼唱唱,老板因其无碍于机房操作,亦不加禁止,后慢慢发展为白局,并结成业余说唱团体,多在丝绸交易的茶馆中演出。他们少则一人,多则三五人不等,演唱形式多采用坐唱,或单档自拉自唱,说方言,唱俚曲,以胡琴、檀板、敲击盘筷伴奏,滑稽热闹,适用于各种喜庆场合助兴。因白唱不受酬劳,且每唱一次称为“摆一局”,故以白局得名。白局以太平天国定鼎天京时为最盛。日伪时期云锦业凋零,白局几乎绝唱。今多作为曲艺节目,参与文艺演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