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南北养羊相异趣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南北养羊相异趣

分类:【风俗文化】

汉族民间养羊南北风俗迥异,相映成趣。

北方汉族养羊以放牧为俗。牧羊人爱羊如子,要关心羊的寒暖饥渴,故多选老人或心性温顺的人充当。羊谚云:“羊息则不食,食不饱则瘦”,故北方牧羊之俗是赶羊要慢慢地赶,使羊群缓慢前进,但不能停留不动,也不能赶快,急则易跑青,羊就吃不饱。所以我们看到的牧羊人总是悠然自得地赶羊,不快不慢,潇洒得很。

说到北方牧羊的潇洒,人们不由得要想到陕北高唱信天游,身穿黑袄、黑裤、黑鞋和光板老羊皮大衣,头扎羊肚子毛巾,手持羊鞭的陕北牧羊人。陕北农家大多有养羊之俗。少则养十几、二十只,多则三四十只。陕北牧羊人有二宝,一宝是光板老羊皮大衣,大多是把自家养的羊宰杀后,剥下皮,送到城镇的制革厂鞣好后,自己缝制成的。牧羊人有了这一件耐磨经穿的大衣,上山牧羊,再冷也不怕了。二宝是独具风情的羊肚子毛巾,因其像毛绒绒的羊肚子而得名。民谚说:“羊肚子毛巾是个宝,咱庄户人家一年四季离不了。”春秋牧羊,不冷不热,把毛巾往脑门一扎,能遮土挡尘;冬天牧羊,把毛巾往下一拉,就不怕耳朵冻了;夏天牧羊,把毛巾往后脑勺一结,正好遮阳。

南方汉族养羊则以舍羊为俗,最讲究的是饲养湖羊。湖羊是经过漫长的风土驯化,南宋以后在杭嘉湖地区培育成的一种耐湿热、以枯桑叶为食的著名品种,其肉质肥美,羊毛产量不高,但羔皮毛细长弯曲,无底线,皮裘花纹美丽,为皮毛中之珍品。

湖羊以棚饲为主,春夏初秋喂草料,越冬常以枯干的冬桑叶为饲料,俗规将桑叶晒干或风干,然后以稻草捆成团状物备用,俗称“羊叶团”。由于湖羊吃桑叶,故民间又俗称其为 “桑叶羊”。现在,因饲养晚秋蚕,湖羊才改吃水草、稻草,故民间又有 “水草羊”、“稻草羊”之说法。养湖羊还有寄胎之俗,一般是把母羊送到有公羊的人家,除供应若干天的饲料外,还要酬赠些糕饼点心给主家。

饲养湖羊必须把棚门关好,旧俗如果羊越棚闯入别人家的前头屋,或厨房,被认为是“白煞星”入门,要遭灾死人的。俗规被闯入的人家可将窜来的羊打死解厄。羊主人不仅不能怪罪,还得讲好话。否则,要对被闯人家今后可能发生的灾祸承担全部责任。

过去,养湖羊的农家还有祭 “棚头神” 的风俗。小羊进棚,祭棚头神时即在羊棚柱或栅栏上缚上一张“五圣纸马”,故 “棚头神”又称“棚头五圣”,这是一种木刻印制的神像,一般用红绿黑三套色,上写有“六畜五圣”字样。祭祀时,用猪脚爪,白煮鸡蛋一大盆,放在筛子内,筛子放在方凳上,在棚头前装香、点烛,主人作揖祭拜,烛尽即收去。有钱的人家过年时要专祭祀棚头神,祭品中加一条鲤鱼和鲫鱼,上贴颠角的小红纸,放在盘内,年初五还要行接“棚头五圣”之礼。有的地方羊犯病,或生长缓慢,祭棚头神时,只要用一只蛋、一条小鱼、一块肉以及酒盅、筷置于米筛内,放在羊棚前的地上祭祀即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