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台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台寺分类:【传统文化】 在衡山南岳庙西北4公里。据《南岳志》载:“寺为梁天监年间创建。”唐天宝二年(743年)僧希迁(又名石头和尚)居此,辟为道场,弘扬南宗教义。天宝九年(750年),希迁在此著《草庵歌参同契》。1911年《日本僧藏纪记》碑文中,称日本僧六休为石头和尚(僧希迁)42代孙,日本佛教曹洞宗视南台寺为祖庭。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二年(1902-1906年)重建。主要有山门、关圣殿、佛殿、斋堂、禅堂等建筑。寺旁石壁上,尚存海印禅师题刻的“南台寺”几个大字。寺周竹林繁茂,青翠欲滴,风景秀丽。 位于衡山瑞应峰下,福严寺南下方约一公里。南朝梁天监年间(502―519),海印和尚创建。寺左崖壁刻“南台寺”,字径0.7米,旁刻“梁天监年建”“沙门海印”两直行小字。唐天宝二年(743),高僧希迁(700―790)结庵于寺东大石上,时人称“石头和尚”,于此著《草庵歌》《参同契》各一篇。其弟子后创立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派,法嗣遍天下,故此寺有“天下法源”之称。南宋时,曹洞宗传法日本,日本佛教曹洞宗视南台寺为祖庭。现存南台寺为淡云和尚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三十二年重建。重建第二年(1907),自称为石头(希迁)第四十二代法孙的日本高僧梅晓送来日本藏经六部,当时王贻运撰刻了《日本僧赠南台寺藏经记》碑文。此藏经与碑刻均毁于“文革”。现存殿宇前三进为山门、弥陀殿、大雄宝殿,第四进为法堂、祖堂、云水堂。寺内文物除梁朝石刻外,还有宋人石曼卿写“释迦文佛”石刻及希迁和尚墓塔“见相塔”。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