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山寺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山寺分类:【传统文化】 宋代佛寺。在今广西贵县南山。山上石怪洞奇、林木苍翠,远望犹如雄狮,当地又称狮山。寺建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宋太宗曾赐御书224轴。宋仁宗于景钓二年(1035)题额“景钓禅寺”,故又名“景钓寺”。元文宗即位前曾游南山,北归登基后,用汉文题赠“南山寺”三字,故有今名。因宋、元帝王垂青,寺院名声日振,成为当地重要佛寺。寺依山据洞而建,历代多有修葺。寺的主体为一深邃而高大的岩洞,洞内钟乳石丰富多姿,四壁塑有十八罗汉及雕刻精细的弥勒佛像等;悬有天圣三年(1025)所铸大铁钟1口,高约2米、径约1米。寺内还存有大量历代石刻及传为东晋葛洪炼丹遗址和“流米洞”遗迹等。 位于台怀镇南3公里处,创建于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光绪九年(1883年)增修,民国初年再次扩建。现占地6公顷,由上3层佑国寺,下3层板乐寺,中层善德堂共7层组成。寺前108级石阶,拾阶而上有亭台楼阁、殿堂古塔300余间,石像、石雕、壁画都是艺术创作珍品。 位于漳州市南郊丹霞山下。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相传此寺原为唐太傅忠顺王陈邕住宅,因院宇形制和规模过大,有人密报皇帝,为避将临之祸,陈邕之女劝父献室为寺,自己则削发为尼,幸免于难。寺内有“修真净室”,即为当年陈邕女儿陈金花落发修真处。陈金花死后葬于寺墙外,人称“姑娘墓”。南山寺原名“延福祥寺”,现有建筑群系清末重修,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净业堂、藏经殿等。大雄宝殿内有一钟,钟面可见一铜钗和两枚铜钱的痕迹,据说为一老妇与乞丐所捐。净业堂原称石佛阁,阁中原有一天然石笋,后被雕成弥陀大石佛。藏经殿藏有《三藏经》和血书《华严经》,据说血书为明代寺僧刺血写成,原有81卷,毁于十年浩劫中,现仅存一页。殿内供奉玉佛一尊,系清光绪年间缅甸华侨所捐,亦为稀世珍品。南山寺闻名中外,早在明崇祯元年(1628年),寺僧觉海便东渡日本,在长崎创建福济寺。 位于贵县南山公园内。南山海拔70米,奇岩峭壁,半山上有“不老松”崖刻,岩洞中有宋以来题刻,观音岩内还有十八罗汉塑像。南山寺位于南山山顶,又名景钓寺。寺内有宋、元、明、清石刻百多幅:有北宋天圣年间的大铁钟、有象佛、狮、象、鲤的钟乳石;还有传说中晋代葛洪炼丹遗址和“流米洞”。南山有24峰,峰峰有名,形象生动,如文笔山、鸭嘴峰、莲花山、马山、驴山等,石刻中有宋代李纲的一首风光诗。“风光冉冉吹香草,细雨蒙蒙湿荔枝。欲作终焉上居计,自应勾漏不吾欺”。 位于距台怀镇3公里处的半山腰上。由三组组成,上为佑国寺,下为极乐寺,中为善德堂。寺创建于元元贞二年(1296)。明清重修,因三寺建于南山脊上,故合称南山寺。寺背山面水,林木郁翠,高低错落,层叠有致。寺内有殿堂楼台、亭阁古塔。寺前有108级石磴,径至山门。大雄宝殿内有释迦牟尼及弟子塑像;又有汉白玉石雕送子观音,晶洁素净,精美绝伦。两侧有十八罗汉,或坐或卧,姿态优美。慈禧太后手书“真如自在”石刻悬于殿内。殿四壁绘有佛传故事;殿檐坎墀上雕花卉鱼兽。南山寺层台叠趣,古色古香,雕刻艺术在五台山诸寺中名列前茅。 位于市区东南。创建于唐乾符三年(876),时称护国寺。南宋淳熙十年(1183)毁,绍熙年间(1190―1194)重建。元、明多次修葺、扩建。现仅存大雄宝殿及几间附属建筑。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间,重檐庑殿顶,筒瓦、瓦头均有龙凤图案,殿内为楠木金柱,内外柱等高,梁枋彩绘二龙戏珠和唐三藏西天取经故事等,造型美观,气势不凡。 位于南郊丹霞山下,是闽南著名佛寺。始建于唐开元间(713―741)。据传原为唐太子太傅忠顺王陈邕宅第,惧规模形制僭越,献宅为寺,其女金娘入寺修真,名延福禅寺。明代改称南山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间(1875―1908)重修。寺宇宽旷雄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殿等。大殿奉5米多高的金身坐佛三尊。殿右悬元延钓六年(1319)所铸大铜钟,直径1.15米,高1.84米,重650余公斤。藏经殿收藏《三藏经论》和明末寺僧僧雄、莲山等历时三载刺血写成的《华严经》等。殿中龛内有一尊用整块汉白玉雕成的佛像,高2米,重2000公斤,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缅甸华侨所献。殿左廊净业堂,有天然巨石雕成的弥陀佛,高5.2米,为唐代大型造像。明崇祯元年(1628)寺僧觉海东渡日本长崎,创福济寺。 位于郁江南岸南山公园内,广西著名宗教胜地。寺始建于北宋端拱二年(989),宋太宗曾赐御书,宋仁宗题“景钓禅寺”匾额,元文宗即位前曾两次住寺,并题“南山寺”。寺门西池边有株佛家菩提圣树,传自印度移植,清曾绍箕《南山即景》诗云:“行看池畔菩提树,灵鸟枝头学梵音。”树历300余载,仍葱茏婆娑。寺依山据洞而建,胜景多集亭后岩洞,宋江邦佐曾惊叹“巨灵夜半擘山腹,幻出岩窦相玲珑”。洞中钟乳多姿,成群仙佛石像或立或坐,栩栩如生,尤以弥勒佛最驰名。洞中一“飞来钟”,重一吨许,北宋天圣三年(1025)所铸。今存葛洪炼丹处、“流米洞”等遗迹,宋元明清各代石刻颇丰。徐霞客南游曾因船家阻止错过游山而遗憾。 位于广西贵港市城南4公里郁江岸边的南山主峰狮头山下,始建于宋端拱二年(989年)。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以太宗墨迹赐为天下名山,次年又赐御书224轴藏于寺中。景钓元年(1034年)宋仁宗亲书“景钓禅寺”赐南山寺。元文宗皇帝即位后曾二次住宿、游览南山寺,还亲书“南山寺”三字留赠寺僧。南山寺依山据洞而建。从寺门越过天井,进入八角亭的金刚殿,四大金刚分立过道两边。通过过道再沿弯曲石阶而上,过石门、入通堂,进入大殿。大殿为一巨大石洞,阔可容千人,殿内有如来、观音、十八罗汉等佛像。大殿的东门近处有一巨大铁钟,高1.8米,口径1.2米,重约千斤,钟身上有“北宋天圣三年乙丑江西抚州匠人承造”等字样,相传铁钟是从广东飞入寺内。南山寺门西侧又有一株菩提树,高约16米,遮幅8米,主干直径1.1米,树龄300年以上。南山寺内还有宋、元、明、清历代碑刻摩崖100多幅,楷、行、隶、篆齐全。此外,还有晋葛洪炼丹灶、流米洞、不老松、舍利塔、随云亭、半山亭、香乡亭、功德亭等胜景。1963年将南山寺石刻和宋铁钟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南山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