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南海普陀山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南海普陀山分类:【地域文化】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观世音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县境内,为舟山群岛之一,南北长816公里,东西宽3.5公里,面积12.76平方公里,有白华、佛顶、锦屏、大小雪浪、光熙、象王、梅岭、达摩和正趣诸峰。其中白华峰海拔最高,为291.3米。多平冈幽洞,崇岩曲涧,景色优美迷人。唐大中十二年(858)日本僧人慧锷最初于普陀山留观世音像造寺。佛教徒因《华严经》有善财参拜观世音于普陀洛迦山之说,遂称普陀。有普济寺、法雨寺、盘陀庵、灵石庵等寺庙和千步沙、潮音洞、梵音洞等名胜。 藏传佛教也崇奉此山,有不少高僧大德曾到此朝拜。元封大元国师、萨迦派座主、大元帝师八思巴之侄达尼钦波桑波贝(1262―1324)在回萨迦并出任萨迦派座主前曾到此朝拜,并修行瑜伽长达数年之久。九世班禅曲吉尼玛大师(1883―1937)据载也曾专门来此朝拜。 位于西藏拉萨市中心突起的红山,相传因该山可与观世音菩萨圣地南海普陀山媲美,佛教徒们将其比作第二个殊胜的普陀山,藏语音译为“布达拉”。著名的布达拉宫即由红山(第二普陀山)的南麓座基,依据山坡的天然形状蜿蜒而上,直至山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