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卞和洞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卞和洞分类:【传统文化】 又名抱璞岩、抱玉岩,在怀远县南郊荆山东麓,相传为春秋时楚人卞和得玉处。《韩非子?和氏篇》:卞和得玉献楚厉王,王以为石,“刖其左足”;后献武王,又以为妄,“刖其右足”;文王即位,卞和抱璞而泣,“泪尽而继之以血”。问其故,曰:“吾非悲刖也,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命工匠琢之,果为宝玉,名和氏之壁。后有蔺相如“完壁归赵”故事。成语“玉石不分”、“价值连城”、“怒发冲冠”、“完壁归赵”皆由此得来。洞上覆有巨石,内广如屋,可容数十人。岩壁有“青螺石帐”及明御史李循义手书“泣玉论”等题刻。洞口有明建古亭,匾额为“抱璞岩”。洞上有采玉坑,坑内白石晶莹,相传为卞和得玉处。上有瀑布下泻,曲折迳流入淮。洞下右侧有青云阁,其内有唐宋以来诗文碑记和书法家手笔石刻。附近还有仙桃石、濯玉涧、凤凰池、莲花池、三仙避雨石等名胜。李白咏其事以讽世,“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 又名抱玉岩、抱璞岩,位于荆山东麓,相传为春秋楚人卞和采玉处。卞和得玉献楚厉王,王以为石,刖其左足;后献武王,又以为妄,刖其右足;文王即位,卞和抱璞而泣,王命工匠琢之,果为价值连城的宝玉,名和氏璧。洞内广如屋,可容数十人,岩壁有“青螺石帐”及明人“泣玉论”等题刻。洞口有明建古亭,额题“抱璞岩”。洞上有采玉坑,坑内白石晶莹,传为卞和得玉处。上有瀑布下泻,曲折径流入淮。附近还有仙桃石、濯玉涧、凤凰池、莲花池、三仙避雨石等胜景。唐人胡曾有诗咏:“空山落日猿声叫,疑是荆人哭未休。”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