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卢梭――衣为世用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卢梭――衣为世用

分类:【风俗文化】

让?雅克?卢梭,18世纪法国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康德曾称他为道德世界中的牛顿。

浪漫主义发起者卢梭对习俗束缚的蔑视,在《新爱洛伊丝》的致朱莉的书信中有极大体现: “……她们 (巴黎妇女) 穿扮得如此之好,或者说,她们在衣着方面的名气是如此之大,以致像在其他事情上一样,她们竟然成了其他欧洲国家的样板。的确,谁也没有她们那么大的兴致,硬要把服装做得稀奇古怪的……她们的首饰很考究,但不华丽; 她们重样式的新颖,而不重材料的价钱贵。她们衣服样式的变化是很快的; 头年的新样式,到第二年就旧了。她们穿衣,讲究得体,所以喜欢对衣服经常加以修改; 这样一来,她们在衣服方面的考究程度可以说是到了可笑的地步……你在大庭广众之中所看到的妇女,并不是你想像中的巴黎女人,而是一个穿着时髦衣服的空有其表的人:她高傲神气的样子,她走路的姿势,她的身段和胸脯,她的肤色,她的面容,她的目光,她的举止言谈,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她本来的样子,如果她回到她本来面目的话,你将认不出她来的。这样一种面目的改变,对改变面目的女人不利。一般地说,把本来的样子改变成其他样子,那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这就是卢梭对18世纪巴黎女性着装的评论。他认为,令世界尊崇的巴黎妇女只是一些“穿着时髦衣服的空有其表的人”,这种令人改变自然状态的力量源于社交习俗,可见卢梭对社交界的种种束缚十分厌恶。

此外,卢梭还对当时法国上流社会热衷的剧场生活进行批判,他认为:“异化最严重的是观众中的女性,而她们却往往是观众中最迷恋观剧生活的那一部分。女人进剧场,首先在服装上争奇斗妍。与其说她们是去看戏,不如说让别人看她们的戏: 服装戏、虚荣戏。观众变成了演员,演员变成了观众,包厢是剧场里的剧场,舞台上的舞台,它吸引多少淫秽的目光,就败坏多少妇女的尊严……道德成为剧场中的游戏,道德遭到了最大的亵渎! ”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的“文明生活”中是骇人听闻的。

从上述论述,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卢梭会秉持“我不喜欢在衣服上加什么装饰带,也不喜欢衣服上有什么迹印” 的着装理念。这种强烈的反主流着装行为与其说是对社会文化的抗拒,不如说是一种获取基本的精神优越感和信心的方式。但是他的理论和行动对18世纪的欧洲而言,太具冲击力了。为此经受着舆论的强烈抨击的他不得不以改变服饰形象为代价来获取生活的平静。

所以,在流传至今的画像中,卢梭的形象也不免带有洛可可服饰风格特征: 扑满发粉的白色假发向后梳着,脑后的发髻装在克拉波(丝绸袋子)里,上面还系着黑色的缎带。脸上可以看出描眉、画唇、扑粉的痕迹。卢梭身着由“夫拉克”、“基莱”和“克尤罗特”组成的三件套,腋下夹着饰有鸵鸟羽毛和流苏丝带的三角帽,精致的手杖放在身旁……无疑,卢梭的服饰形象表达出对强大的社会舆论的妥协。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正如其《社会契约论》所言: “人生而自由,可他无处不在锁链中! ”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