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印光法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印光法师分类:【传统文化】 印光,名圣量,别号常惭愧僧。清咸丰十一年(1861)生于陕西嗔阳一个赵姓家庭。他是我国近代一位名僧,是近代著名的净土道场――苏州灵岩山寺净土道场的开创者。他一生宣扬净土信仰,被人视为近代“中兴净土”的大师,故又被一些净土教徒尊为净土宗十三祖。 印光自幼随兄读儒家著作,接受传统的思想文化教育,特别受韩、欧、程、朱之辟佛学说影响较深。后因病在家,阅读了一些佛教书籍,才渐渐对佛教产生信仰。二十一岁时出家于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一次在晒经时,偶然见到一本《龙舒净土文》。《龙舒净土文》是南宋居士王日休所作。王日休是南宋国学进士,安徽龙舒(治所在安徽舒城县)人,因号为龙舒居士。所作《净土文》当时盛行于世。印光阅《龙舒净土文》后信仰净土学说,认为念佛之功不可思议,此后毕生专修净土往生。 1886年,印光投红螺山资福寺,该寺是清末著名净土道场。他人资福寺念佛堂专意念佛,并自号为“继庐行者”,意在追随净土初祖慧远大师之业绩。除念佛外,他还认真研读大乘经典,深入经藏,钻研佛理。 1893年,印光随浙江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南下。自此以后,他住法雨寺三十多年,一方面继续阅读经论,研习净土教理,写了大量宣扬净土信仰的文章;一方面以普陀山法雨寺为中心,往来于上海、江浙等地,进行了大量传播弘扬净土信仰的宗教活动。1912年,居士高鹤年得到印光作的弘扬净土的文章数篇,刊于上海《佛学丛报》,署名“常惭”,开始引起读者注意。1917年,又有居士徐尉如,刊印了他的信稿数篇,题为《印光法师信稿》。1918年春,徐又将其文章二十余篇刊印于北京,名为《印光法师文钞》,接着又陆续刊印续编、增补等。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扬州藏经院也先后将他的信稿文钞等印行于世。从此,印光法师声誉日著,成为佛教界的一位名僧。慕名而来者,或投其门下,或求为归依弟子,或以书信求教,数十年来不可胜计。 1930年印光到苏州报国寺。除日常课诵之外,他在苏州完成了普陀、清凉、峨眉、九华四大名山的山志修辑工作,并以信函往来的方式继续宣扬净土信仰,同时在上海创办“弘化社”,发行《弘化月刊》,流通佛教经典。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印光于十月到灵岩山寺避难,灵岩山寺又名崇报寺,位于苏州城外西南木渎镇边灵岩山上。寺本为春秋时吴王馆娃宫遗址。晋时为陆抗住宅,东晋末司空陆源舍宅为寺。南朝梁时,有西域僧智积到此,从此智积被尊为灵岩开山之祖。后几经兴毁,至清咸丰十年(1860)再次毁于兵火。印光来苏州前,有达真和尚想重修灵岩寺,作为十方净土道场,商请求教于印光法师,一切规约章程,都与印光商量而定。印光来到灵岩寺后,此寺作为净土道场更加名扬海内外。 印光在苏州期间,除继续以书信文钞广泛宣扬净土教义外,还以佛教界名人的身份,参与了许多宗教事务。1940年冬,印光在灵岩寺去世,生平著述经整理,均收入《印光法师文钞》,另有《嘉言录》、《菁华录》等传世。 印光的佛学,主要是以净土信仰为主。他认为净土法门适应一切根机,没有一人不能修行。上至观音、大势至、文殊、普贤等佛教中的大菩萨,下至犯有五逆十恶,或将沦入阿鼻地狱者,都可进行往生修习。因此他认为净土教门统摄律教禅诸宗,是“教内特别”、“诸宗归宿”。他说,《华严》、《法华》、《楞严》等大乘佛教经典中,都有劝修净土之文,而号称八宗之祖的龙树,在他的《十住毗婆沙论》里也讲净土法门是速出生死的易行道。所以净土法门是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的主要法门,一切宗派也都离不开持名念佛。 印光还一反宋明以来佛教界许多人力主的禅净双修说,认为虽然名为禅净双修,但由于修行者多注重于参禅,实际上完全成了无禅无净土;名为念佛,实质上与念佛之道正相反,到头来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他认为末法时期众生,若要修证成果,如不依净土,不仅一事无成,而且均属狂妄之举。由此他把净土法门抬到了诸宗之上。 印光对净土教义的论述,基本上并未超出唐宋以来净土诸师的思想范围。他对中兴净土的最大作用是广泛宣扬,劝修净土,特别是以书信问答的形式在社会上广泛地宣传净土法门,在当时有极大的影响。因崇仰而归依其门下者不下数万人。他的《文钞》广为流行。他本人也被尊为净土宗的第十三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