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印度史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印度史诗分类:【文化精萃】 指大约形成于公元1世纪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梵文史诗。它反映了印度原始公社解体并向奴隶制过渡这一人类历史的重大变动及其所经历的斗争。《摩诃婆罗多》意为“伟大的婆罗多”,相传是古代圣人毗耶婆所著。内容复杂,规模宏大,共18篇,附录1篇,约10万颂(每颂2行)。诗中有关于天神,英雄,国王的传说,有关于宇宙和神话的纪录,有关于哲学、法律、宗教问题的探讨。中心故事是占全诗五分之三篇幅的古鲁王族堂兄弟之间为争夺统治权而进行的斗争。《罗摩衍那》意为罗摩的漫游,相传为古代隐士瓦尔米基所著。全诗共7篇,2.4万颂,其主要情节也是叙述由原始公社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王位的争夺。两部史诗对后世印度文学影响很大。 在古代印度其实并没有史诗这个称谓,这是后来根据荷马史诗而定的。古代印度梵语长诗中的《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现在一般称为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以前在印度叫作“历史传说”,《罗摩衍那》被称为“最初的诗”。此外,还有用诗体叙述神恍和英雄传说的往世书也可列入史诗一类。这些史诗性的书大多篇幅浩繁,内容复杂,除包括神话传说外,还有宗教的起源以及帝王和仙人的家谱,甚至宗教哲学和谚语格言等。这些著作中,只有《罗摩衍那》是与希腊荷马史诗相类似的文学作品。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