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印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印染分类:【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各省市普遍建立了现代化的纺织厂和印染厂,印花布已成为十分流行的衣着服饰用料。花布图案不断创新,向多层次和大小花间杂的方向发展,表现方法多样化,出现了立体、仿绒,仿锦缎等多种艺术效果。在少数民族棉织、印染工艺中,瑶族、黎族、景颇族的织花,侗族的棉布,土族的织花被面,苗族、布依族的蜡染等,制作都非常精美。其中,贵州丹寨、黄平、安顺、织金等地区苗族的蜡染,最富特色。维吾尔族的“印经”也比较有名,用经线分段染色,然后织成彩色斑斓的花纹,别具一格。 仡佬族人韩铨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6月,将祖传染布工艺集录成《染匠传言大集》留传子孙。所载的“染水制法”:用石灰炒红,加靛,炒至面糊状,再用甜酒酿、酸汤、梗、独菜根于锅内炒,然后加碱水放于锅内煮至红黄色时舀起,放于缸内,即成染水。以望、嗅、尝、听辨染水优劣。味甜为佳,涩加酒酿,淡加碱水;嗅以气香为上,臭为欠灰,冲鼻为灰水过重,可减淡。书中载有63种不同颜色的染水制作方法。 水族染布工艺。流传于贵州东南三都水族自治县等水族地区。染布有农户自染和专门师傅在场坝上收集人们的土白布进行印染。印染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将厚纸板刻出各种空心花样的图案,涂上桐油,制成模型,放在白布上,刷以黄豆浆。晒干后放入蓝靛染缸染泡几次,取出刮洗干净,即成蓝底白花布;一种是先用白土布缝成各种花纹图案,放入蓝靛缸浸透,洗净晒干,然后将密缝的线拆去,即成蓝底白花各式印染花布。此外,还有九阡妇女染的青布,第一年春夏先将白布放在蓝靛缸里泡几天,取出, 又拿到烂泥里泡,洗净晒干,这样反复多次。到了秋季,将布放在石砧上捣若干夜,然后将布搁起。第二年又染。这样共染3年,才染成。这种青布,穿得越久越青,永不退色。色彩润泽可爱,与毛织的细毛呢差不多。九阡青布,过去很驰名,远销外省市。 土家族印花染布工艺。土家族民间印染工艺历史悠久。《后汉书》“南蛮”条下称:南蛮“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 《溪蛮丛笑》载,五溪蛮“以蜡刻板、印布,入靛缸渍染,名点蜡幔”。明、清湘鄂川黔土家族地区方志,累载土民“以布勒额,喜斑斓色服”。发达的印染工艺,形成民族传统。印染工艺分为印染、蜡染、扎花染,还有镪水画等类别,其中蜡染染技尤为精湛。匠人先在较硬的油纸或布上,凿成圆点花纹图案,然后,将其铺在白布上,再用黄豆粉、石膏粉调匀的油浆,刷匀在油纸或油布上;稍干后,取去油纸,将已刷上白浆点点花纹的白布晒干,再侵入蓝(青)靛缸,染成蓝、青布,取出晾干,刮去黄豆粉,就显出白花点点的图案,再置于凹形石碾槽,一人用脚踩在石碾的两角,左右上下摇滚碾平,就成蜡染花布。印染、扎花染,则不需要放入靛缸染蓝或染青以及碾滚压平,只须将凿成的花纹图案,铺于白布上,以染料直接染之,即染出了种种图案花纹,而以染印花被面为最普遍,还有门帘、窗帘亦盛行。现今,随着改革开放,发展民族工艺,印染作坊又复兴起来。 陕西民间染色涂料,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汉唐时期出土文物及寺庙的座像和壁画,都有精巧细艳的各种涂色,至于漂染毛、麻、丝绸织物,民间一般织造染房,均可常年进行,称为土织土染。所用染料主要是土靛 (染深蓝、月白布),靛是由名叫大蓝 (中药名板蓝)、小蓝的植物沤制成的。我国古时就有 “青出于蓝” 之说。过去陇县、洛川等一些山区,一些农户都种植这两种染料植物,春种秋收,人们把制靛叫打靛。是将根叶浸泡,加石灰沤再捣成糊状,沉淀、凝固成块,用铁铣取出拿到染房做染料,技术性强,稍不慎,制靛就成灰绿色废品 (俗称 “鸭子尿”)。染黑色民间称皂布、皂棉衣,染料是五倍子树结的五倍籽和皂矾。染黄色用槐籽,红色用中药里的紫草或茜草根 (俗名老鸦枕头草根),也有用椿树荚 (籽)、石榴皮、桃树皮等酿制的综合染料。民国初年,德国以蓝色为主的阴丹士林系列还原染料传入中国以后,民间印染始有了一定的发展。西安布匹行业开始大量销售各色印染花布,宝鸡、渭南、咸阳、汉中以及临潼、乾县、武功、泾阳、商县等一些城市纷纷开设印染门店,与民间土织土染并行发展,盛行不衰。其中,蓝印花布为最广泛和最受欢迎的品名,除西安印染专营以外,关中和陕南成为商县的蓝印花布的集散地。据传,地处秦岭东麓山区、丹江上游的商县,是通往河南、关中、陕南的水陆要冲。民间蓝印花布生产最初从豫西引进,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蓝印花布已成为山区和关中民间喜用的时髦品。以后,虽印花哔叽、印花贡呢日益增多,但土法印染的布匹既便宜且美观素雅,加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物资运输困难,所以商县蓝印花布需求大增,每年生产超过3000匹以上。蓝印花布的品种由最初的床单、床罩发展到衣料、毯子、被面、围裙、门帘数十种,图案花式由简单的七点梅、杂花发展到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人物等数百种,而且出现彩色套印莲生桂子裹肚、包袱皮、双喜裹肚、狮子滚绣球门帘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群众有长期使用蓝印花布的习惯,今天仍有不小的市场。商县和其他各县的蓝印花布,全是镂空漏印的,其工序为刻版、绘画、上桐油、印染4道手续。印染时,要求花纹匀称,先调好印花白灰浆 (白石灰和豆腐制成),将刻好的纸版贴放在布上,将灰浆倒于版上,用刮刀将灰浆刮入版孔,不能过轻或过重,待灰浆干后,再入染缸染色,时间要比染单色布稍短; 染好取出,清水漂染浮色,干后即呈蓝底白色花。有些地方制灰浆要选用荆豆 (草绿皮,比黄豆粒大) 磨制的豆腐,又要在灰浆中加入鸡蛋清,这样的灰浆在布上牢固,印纹更显清晰。 “鱼戏莲”包袱皮 土织土染门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