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历史记载两岸文化相同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历史记载两岸文化相同

分类:【地域文化】

先秦至两汉的史籍《山海经》、《淮南子》、《史记》、《汉书》及《吴越春秋》、《越绝书》等,都有越人善水习舟、断发文身,楚灭越,越之子孙流落江湖海上的记载。吴越之人与中原征战,常有“不胜亡入海”之说。甚至,吴国还有关于防御“外越”侵扰的记载:“娄门外力士者,阖庐所造,以备外越”、“娄北武城,阖庐所以候外越也”。

我国著名民族学家凌纯声教授在《台湾土著族与古代闽越人》一文中指出:“东越海外最近的岛屿为澎湖台湾。所谓亡入海,不能不疑及澎台诸岛,早为越人所移殖之地。”

这一假设可以与三国时沈莹所撰《临海水土异物志》的记载相印证。他说:

夷州(即台湾)……山顶有越王射的,正白,乃是石也。

公元230年(孙吴黄龙二年),我国东南沿海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这一年吴主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经略夷州。其事被载入《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陆逊传》和《全琮传》。当时称台湾为夷州。从陆逊、全琮二人在卫温行前劝阻孙权的言论看,当时的人对夷州的情形是相当了解的。这或许反映了早在秦汉时期,大陆人民已与台湾有过往来。台湾学者杨锡福说:“基于两汉台湾与大陆之接触日密,至三国时代,吴主孙权乃拟取入版图。”

卫温此行未能完成这一使命,故以违诏被处死。但此事对于台湾社会文化的发展却产生了强烈的甚至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影响。丹阳太守沈莹撰写的《临海水土异物志》,是目前所知可以征信的世界上记载台湾历史的最早著作。书中记载了当时夷州民的缺齿、穿耳、斑文布、鹿角矛、服饰和猎头等文化现象,还把他们与越人安家民(分布在浙南、闽东沿海)的文化相比较,他说:

安夷之民,悉依深山,架立屋舍于栈格上,似楼状。居处、饮食、衣服、被饰,与夷州民相似。

继沈莹之后,较为详细的记叙台湾文化的史籍,是《隋书?流求国传》。隋唐以降,台湾被称为“流求”(或写作“?求”、“琉球”)。据《隋书》记载,当时台湾已进入金石并用时期,并出现了阶级分化,但没有文字。流求人从事烧垦农业、煮盐、酿酒。其人尚武,有编发、羽冠、除毛(拔除眉、须等体毛)、黥手、?杯共饮等习俗。

现在看来,这些文化成份在以后有关高山族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

宋元明清时的史籍,不但记载了当时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也有了关于汉族群众到台湾进行开发的记录。如明末,浙江鄞县沈光文,遭风漂流到台湾,遂定居下来。公元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教书、行医。他在台湾居住30多年。在所著《草木杂记》中说:“零丁洋之役,遁亡至者,聚众以居。”

这一记载当是以他的见闻为根据。福建德化县《苏氏宗谱》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序中说,苏氏一族已有分去台湾的。

关于汉族迁往台湾对台湾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在第十章中还要谈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7:18